位于莱茵河的巴斯夫化工厂规模比美国曼哈顿下城还要大,它既是德国工业实力的象征,也是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在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中会损失情况的象征。
从运动鞋用橡胶到汽车用涂料,巴斯夫大量生产各种产品,任意一天的耗电量都超过了瑞士整个国家。但俄乌冲突的余波让这家工厂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仅在今年第二季度,飙涨天然气价格就使该公司的能源账单激增了7.76亿美元。
为了控制成本,该工厂已开始精简操作,并削减了高耗能的用于化肥的氨生产——这加剧了非洲大陆的化肥短缺,并威胁全球粮食供应。首席执行官马丁·薄睦乐(Dr. Martin Brudermüller)警告称,如果德国的能源供应在未来几个月变得危急,公司可能不得不将更多生产转移到欧洲以外的工厂。薄睦乐上周对化工行业高管表示:
“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正威胁着欧洲工业生产的生存。此时此刻,我们的许多价值链正在断裂。”
俄乌冲突促使德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冲突的早期,德国政府改变了在二战阴影下采取的军事克制姿态。官员们宣布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不再反对向冲突地区运送武器。
如今,冲突的余波正迫使人们进一步重新评估现代德国的基础。依靠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和制造业出口这两大支柱,德国逐渐繁荣起来,成为欧洲的经济引擎和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是,随着德国经济的衰退——这甚至有可能拖垮欧洲——德国的经济模式受到了质疑。
德国著名能源专家克劳迪娅·肯费尔特(Claudia Kemfert)表示:
“我们过于依赖一个国家——俄罗斯,现在正在为此付出代价。德国必须做出改变,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西方与俄罗斯关系交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俄乌冲突前,德国工业生产、家庭取暖和发电所需的天然气有一半以上是由俄罗斯提供的。现在,随着从俄罗斯的主要管道被切断,德国不得不寻找其他供应商,而支付的价格是去年的7到10倍。
与此同时,该国开始尝到其对工业出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后果。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位居美国之后。但制造业约占德国经济的20%,而美国的这一比例约为11%。这导致德国特别容易受到世界贸易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
能源价格的冲击,加上与疫情相关的供应链中断和全球需求疲软,已经侵蚀了该国“传奇般的”贸易顺差。经济学家表示,德国明年将陷入衰退;IMF预测,在俄罗斯以外的主要经济体中,德国可能遭受最严重的打击。
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将远远超出德国国内,尤其是在经济衰退与能源短缺同时发生的情况下。
德国经济放缓将给欧元区单一货币带来压力。部分经济学家预计,这可能会使欧元兑美元汇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低于平价。尤其容易受影响的将是那些为德国主要制造商提供供应商的东欧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通过贸易与欧洲强国紧密相连。
此外,德国的生产延误还可能加剧与疫情相关的全球供应链问题,尤其是汽车、医疗设备和其他专业工业产品等成品。
经济学人智库欧洲经济学家艾米丽·曼斯菲尔德(Emily Mansfield)称:
“我认为现在德国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德国陷入衰退,那将对更广泛的欧洲经济体和世界其他地区造成影响。”
目前德国从挪威和荷兰进口的能源增加了其能源储备。上周四,法国也开始通过一条新改造的管道与德国共享天然气。明年德国将开放一个液化天然气(LNG)终端,届时将接收从更远地方运输来的LNG。与此同时,德国也在燃烧更多的煤炭和石油。
一个曾经斥责欧洲其他国家挥霍无度的国家,却动用数千亿欧元来维持经济运转,保护本国企业和消费者免受能源价格高企的影响,这让邻国感到懊恼。批评人士称,这种解决方案可能会加剧欧洲本已高企的通货膨胀。
但完全取代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将是一个昂贵而复杂的过程,这可能会让德国的能源价格在未来几年居高不下,并在至少未来12个月内大幅上涨。分析人士称,极度寒冷的冬天可能最早会在明年年初引发能源供应短缺。
德国工商总会主席彼得·阿德里安(Peter Adrian)表示:
“即使整体经济因物价放缓而有所缓解,企业仍将面临两个充满挑战的冬季。”
节约天然气和大企业付出的努力仍然是度过能源危机的关键。
一些公司一直在减少氨和铝等能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而面向进口或生产转移。另外一些公司则增加了一倍的库存,因为从宝马敞篷车的玻璃挡风玻璃到德国啤酒的瓶子,所有东西都将出现短缺。
德国铝业巨头Speira上个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位于诺伊斯的Rhinework工厂的内部铝产量削减了50%。天然气价格持续高涨,以至于每吨铝的售价仅为生产铝所需能源价格的三分之一。该公司董事总经理沃尔克•巴克斯(Volker Backs)表示:
“这种情况不能持续下去。这不仅是对铝生产而言,对于整个德国工业而言也是如此。目前没有一个能源密集型行业会宣称目前的(条件)是充足的。一个都没有。”
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性材料公司Trinseo上个月以"欧洲目前的能源成本环境"为由,宣布可能关闭位于德国伯伦的一家化工厂。该公司在过去四个季度亏损3,000万美元。
同月,大众汽车警告旗下一些零部件制造商,如果天然气短缺持续下去,可能会考虑在中期内将生产从德国转移。大众汽车对外关系主管托马斯·施特格(Thomas Steg)表示,政界人士必须遏制目前不受控制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暴涨。否则,中小型能源密集型企业的供应链将出现重大问题,它们将不得不减产或停产。在本周被问及政府提议的干预措施是否缓解了人们的担忧时,大众汽车表示,限制天然气价格将有助于企业规划安全、保障生产和就业。同时该公司表示:
“只有在德国政府和联邦议院确定具体实施措施后,才有可能进行最终评估。”
“大众集团及其旗下品牌和所有地点将尽一切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大幅节省汽油和能源消耗。”
在过去十年的债务危机中受到德国批评的一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的困境“幸灾乐祸”。西班牙能源大臣特雷莎·里韦拉(Teresa Ribera)在今年7月模仿了德国官员曾经用来形容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政府肆意支出的措辞,称:
“与其他国家不同,从能源角度看,西班牙人并没有入不敷出。”
在某种程度上,德国的困境让人想起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的情况,当时德国失业率高、经济增长低,被称为“欧洲病夫”。这里面当然存在差异。如今的德国劳动力短缺,失业率也是欧洲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解决能源问题可能和来之不易的劳动市场和工作合同改革一样困难,这些改革为德国在2000年代中期的繁荣扫清了道路。
然而,德国人也看到了一线希望,他们表示,能源危机让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愚蠢行为变得清晰起来,现在放弃天然气带来的阵痛将在中期得到回报,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更强大、更安全、更环保的能源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