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月大豆、原油进口量大增,但2022年全年进口量却在下降?
海关总署1月13日公布2022年我国外贸“成绩单”
从规模看,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从增速看,2022年进出口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同比增长4.3%。
从外贸主体看,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59.8万家,同比增加5.6%。其中,民营企业51万家。
从国际地位看,我国已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1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稳健发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为进口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增长7.5%,拉动整体进口增长5.9个百分点。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一定程度上也拉动进口值增长。“
关于今年经济展望,吕大良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仍然较多。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要更加坚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信心。
中国12月原油进口量为年内第三高,但2022年全年进口量下降0.9%
中国12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4.2%至2022年的第三高水平,因国有炼油商以较低的官方价格购买沙特原油,独立炼油商争相使用配额,这使得2022年中国原油进口达到5.0828亿吨,但比2021年下降0.9%,这是连续第二个年度下降。贸易商和分析师表示:
由于沙特原油的定价低于11月,国有炼油商增加了对沙特原油的购买,而独立炼油商追逐大幅折扣的伊朗石油,试图在年底前用完配额。中国海关数据还显示,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和船用燃料油在内的燃料出口量达到770万吨,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11月的614万吨。
据外媒调查的11位专注于中国市场的顾问估计,2023年中国原油需求将攀升80万桶/日。这将使中国的消费量达到约1600万桶/日的历史新高。
中国12月大豆进口量大增,但2022年全年进口量下降
中国12月大豆进口1056万吨,同比跃升了19%,为202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因买家囤积大豆以缓解国内的供应紧张局面。2022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5.6%至9108万吨。2022年大豆到货量减少,是第二次年度下降,这是在全球价格飙升和物流问题的影响下,中国贸易出现动荡的一年。另外,动物饲料消费疲软也影响了豆粕需求。机构Sitonia Consulting的联合创始人Darin Friedrichs表示:
第四季度,进口商奋起直追,使大豆供应恢复正常,但由于生猪价格波动,2022年是艰难的一年。在生猪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很难估计豆粕需求,这意味着进口商在供需形势变得相对紧张之前,对大量采购犹豫不决。
中国12月铁矿石进口量较上月下降8%
中国12月铁矿石进口量为9086万吨,环比下降8.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11月份的出货量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12月因疫情反复,影响了市场信心,但对于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预期支撑了需求。新加坡Navigate Commodities执行董事Atilla Widnell表示,疫情的影响可能暂时减缓了中国货物的有效卸货和清关速度。另外,中国铁矿石港口库存也几乎没有变动。
中国12月铜进口量因需求降温而下滑
中国12月份未锻轧铜和铜制品的进口量为514049吨,较2021年12月的589165吨进口量下降12.7%。因疫情反复,铜需求有所降温。有贸易商表示,12月铜进口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伦敦市场的铜价高于上海市场的铜价。
国投安信期货点评12月进出口数据:
1. 出口方面:12月虽然基数方面略有缓解,但是海外PMI整体仍处于下行趋势中;海外进口企业库存高企,阶段性的补库完成导致我国出口趋势性放缓;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12月较11月下跌10%,显示外贸景气还在放缓,出口增速继续下滑。
2. 进口方面:12月国内生产、采购仍受疫情冲击,制造业PMI进口分项数从47.1%续降至43.7%,显示国内需求偏弱,2021年同期基数走低的情况下,12月进口同比小幅回升但整体进口表现依然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