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酸锂市场大事】
1. 澳洲某锂矿山部分长单四季度定价方式调整
目前澳洲四季度锂辉石定价依旧在火热谈判中,当前某矿山部分长协按SMM等报价机构的锂盐M+1月的定价模式执行。据SMM了解,目前头部锂矿山与下游的的定价依旧以几网锂盐Q-1的定价模式结算。
2. 乘联会:10月1-1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9.6万辆 同比增长23%
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1-1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9.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3%,较上月同期增长14%。10月1-15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9.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2%,较上月同期增长8%。根据乘联会零售数据,全国城市市场的价格段结构走势是持续上行,高端车型销售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减少。需要有效鼓励低端消费,毕竟在一半家庭还没车的情况下,低端消费潜力更大。
3. 藏格矿业:氯化钾、碳酸锂产销目标未作调整
藏格矿业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公司主营产品氯化钾、碳酸锂价格处于起伏不定的变化中,且呈下跌趋势,故带来营收与利润同比下降;进入四季度,公司仍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即实现氯化钾产量100万吨、销量120万吨,碳酸锂产销量12000吨的目标奋进。(证券时报网)
4. 9月进口锂矿远超预期,创近两年新高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中国锂矿石进口数量为49.9万吨,环比增加93.2%,同比增加125.6%。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39.9万吨,环比增加130.6%,同比增加94.1%。自巴西进口3.3万吨,环比增加327.5%,同比增加504.2%。9月进口锂矿远超预期,创近两年新高。2023年1-9月中国锂矿石进口数量为316.2万吨,同比增加64.0%。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263.0万吨,同比增加45.7%,从巴西进口11.3万吨,同比增加53.9%。另外,从尼日利亚进口17.2万吨,同比增加400.2%,从津巴布韦进口16.9万吨,同比增加8128.5%。
【碳酸锂期货产业链一览】
据广期所报告,碳酸锂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大致可以由下图所示:
在锂产业链上游,锂矿石或盐湖卤水形式的锂资源经提取后,在各环节分别经加工制得一次锂盐(如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二次/多次锂盐(如氟化锂、溴化锂)、金属锂等多种形式产品。
碳酸锂产业链中游主要是对由盐湖卤水或锂矿石生产的初级碳酸锂产品进行再加工,进而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及其他锂产品。目前,由于初级碳酸锂再加工的技术已十分成熟,锂矿冶炼企业基本上均能完成由锂矿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全过程。盐湖提锂企业由于提纯技术、成本考量等原因大多产品为工业级碳酸锂,下游正极材料企业则会根据产品需要,委托加工企业进行提纯除杂。
在产业链下游,碳酸锂主要用于制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还可用于电解质溶质、玻璃、陶瓷、空调制冷剂、稀土电解添加剂等多种产品。
【碳酸锂生产特征】
据广期所报告,
1. 碳酸锂生产周期有一定季节性:1至2月由于青海盐湖结冰、企业例行装备检修、春节放假等因素,国内盐湖产量普遍下降30—40%。3月后随着气温升高,碳酸锂产量迅速回升,直到6月开工率达到顶峰。7月后由于夏季高温限电限产,碳酸锂产量小幅下降,但仍保持较高产量直到12月。
2. 碳酸锂产量提升周期较长:锂资源原材料的勘探开发是碳酸锂产能提升的基础,新矿山和新盐湖的开发需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勘探、可研、采矿权审批、生产工厂建设、产能爬坡。前三个步骤为前期准备阶段,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国家的审批流程区别较大,时间较为不确定。一般而言,新建锂辉石、锂云母冶炼工厂需要2至3年左右,产能爬坡至满产又需要1至2年左右;新建盐湖提锂工厂整个过程则需要5至7年。相比之下,碳酸锂下游正极材料企业扩产最短仅需6—10个月。
【碳酸锂期货价格影响因素】
据广期所报告,碳酸锂价格影响因素可从供给、需求、成本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1. 供给:包括原料供应、产能利用率及新增产能释放、碳酸锂进口量、库存情况等四个方面
原料供应:锂辉石、锂云母及卤水等原料供给是否充足是碳酸锂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变化将直接影响碳酸锂的生产。我国锂辉石多为进口,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海外锂矿企业产能释放速度及疫情等影响进口的因素等。
产能利用率及新增产能释放:国内碳酸锂企业新建产能投产、产能利用率(如检修、限电限产影响等)对碳酸锂的价格造成影响。当产能集中释放时,碳酸锂市场供给大幅增长,足以满足下游需求,碳酸锂价格倾向于下跌。
碳酸锂进口量:现阶段我国仍需依赖进口满足碳酸锂部分需求,故碳酸锂进口量的变化会影响碳酸锂供给。碳酸锂进口量主要受疫情通关、海外假期等因素影响。
库存情况:上下游企业通过调节库存情况,调控碳酸锂现货市场流通量,从而影响碳酸锂价格。
2. 需求:包括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两方面
政策驱动:国家为了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经济,不断颁布新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激励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过去支持政策以补贴政策为代表,近几年主要政策有“双积分”政策和“绿牌”政策。
市场驱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补贴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促进作用正逐步消退,个人出于市场动机的购车比例已上升至接近75%。这一转变主要源于新能源电池技术提高及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两大因素。
3. 成本:碳酸锂的成本主要包含采矿成本和加工成本
其中采矿成本与上游锂资源的类型、品位以及所采用的采矿技术等有关。一般来说,提锂成本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锂辉石、锂云母、国内盐湖、南美盐湖。国内外相比而言,南美的盐湖资源、澳大利亚的锂辉石资源等国外锂资源品位普遍优于国内,故我国锂资源开采成本相对较高。
【碳酸锂现货市场概况】
富宝资讯:高价货源出货困难,电池级碳酸锂主力基差报11000元/吨
富宝锂电网发布数据显示,今日富宝碳酸锂指数报163666元/吨,下跌30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报168000元/吨,下跌30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综合)报159500元/吨,下跌3000元/吨。氢氧化锂指数报158000元/吨,下跌1667元/吨。锂辉石(非洲 SC 5%)报900美元/吨,下跌60美元/吨;锂辉石(中国 CIF 6%)报2150美元/吨,下跌115美元/吨;锂辉石指数(中国 SC5%- 6%)报14600元/吨,持平;磷锂铝石(7%≤ Li2O <8%)报18950元/吨,持平;富锂铝电解质指数(1.5%≤Li2O<5%)报5320元/吨,持平。主力基差报11000元/吨,上涨4500元/吨。
【碳酸锂期货市场概况】
截至10月23日15点收盘,广期所碳酸锂期货合约涨跌不一。其中主力合约LC2401收盘为150800元/吨,跌幅3.55%,持仓量今日增4631手至7.70万手。
【机构研报对于碳酸锂期货的深度解读】
光大期货:价格有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价格下跌周期(看空)
周一,碳酸锂延续上周跌势,价格重心继续下移。随着价格逼近前低,多空双方的博弈或日益加剧。从目前的多头逻辑出发,10月产量环比是下降的,短期价格下跌或令上游厂家维持减产态度,未来11、12月两个月之内产出的碳酸锂或在7万吨左右,按照目前01合约8万手以上的持仓,若空单面临交货困难,01合约仍存在反弹机会。而从空头的逻辑来看,本周锂盐厂报价仍然坚挺,但现货成交普遍在16-17万元/吨,20日有色网报价也有小幅下滑。尽管整体库存确实出现去库1.6%至5.89万吨,但结构上冶炼厂出现小幅累库。目前仍然是供应趋弱,需求平平,随着未来供给压力进一步释放,价格有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价格下跌周期,短期可继续关注复产节奏和下游补库动作对盘面的指引。
华泰期货:碳酸锂波动加大 预计下行周期延续(看空)
从长期看,锂矿及锂盐年底及明年均有较多产能释放,碳酸锂现货价格仍有下跌空间。短期来看,现货价格在短期反弹后再次出现回落,下游采购谨慎,市场看空情绪较重。非洲矿与江西云母矿端放量影响逐渐显现。市场对后续碳酸锂市场流通量预期良好,终端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持续降价,对价格支撑力度走弱,导致市场情绪偏空,预计现货偏弱运行。由于终端消费市场增速放缓,下游电池库存较高,产业链降本意愿增加,向上压价意愿不断增强,预计下行周期延续。
国信期货:现货价格走弱 中长线偏空思路不改(看空)
据SMM显示,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报17.25万元/吨,下跌1000元。现货市场来看,电碳成交价格多在16.7-17.8万元/吨、工碳在16-16.7万元/吨。现货市场方面,下游买货仍以偏刚性为主,盐厂以长协订单出货为主、零单成交清淡。目前上游挺价支撑力度小幅走弱,主要由于下游的强议价权和库存高位导致补库意愿疲软。看向后市,供应双弱下碳酸锂短期内价格仍有下跌趋势,且考虑到2024年碳酸锂供应增长规划仍然处于绝对高位,中长线偏空思路不改,操作建议逢高沽空为主。
【未来关注的风险因素】
1. 节前补库情况;
2. 矿端到港情况;
3. 企业开工情况;
4. 原料供应稳定情况;
5. 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6. 锂矿项目投产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