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这位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写进教科书里的人物迎来了传奇的谢幕。
精力充沛的百岁老人
今年5月,刚刚过完百岁生日的老人,马不停蹄地赶赴德国、英国、美国多地出席了多场纪念活动;接受了媒体长达8个多小时的“车轮战”采访,还提到自己正在着手新书出版计划。
到7月,基辛格又一次访华,并得到了中方高规格的接待。会见地点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那是他50多年前第一次见到中国领导人的地方。
争议与成就齐飞的外交大师
在美国国内,这位出生在德国的犹太裔外交官得到了多少鲜花和掌声,就得到了多少唾骂与指责,但不会有人否认他的影响力。基辛格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同时担任国务卿和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美国官员,这一地位让他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推动制定了美国与越南、与苏联的关键外交政策,还因此获得了一座诺贝尔和平奖。
而中国人民最津津乐道的是,基辛格如何借道巴基斯坦,开展秘密访华,助推中美关系“破冰”。而促成中美建交的确是基辛格众多外交成就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项。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从1971年7月秘密访华开始,到最近一次2023年7月来华,基辛格52年间访华次数超过100次。被称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并非过誉。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生中的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基辛格关注中国,自称专长是“认识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并对“中国思想和中国人民有浓厚的兴趣”。“中国是我交往最久、最为深入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朋友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基辛格甚至在2011年专门出版了一本以他外交视角看待中国历史文化的书——《论中国On China》。
不再担任公职后,基辛格也长期作为美国总统的非正式外交顾问。他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双方应把友好与合作作为共同目标,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不同于在美国的褒贬不一,中国人民对基辛格的印象还是那个“老朋友”。从世界大战,到冷战,到新千年,他是历史亲历者,也是时代见证者。这位“活化石”走完了他风云激荡的世纪人生,而一个时代,也随他的离去而逐渐远行。
更多财料好图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