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3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888万台,已经超过2009年的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销量规模,而2017年全国乘用车销量阶段性见顶2420万台。在未来几年的高速增长中,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从燃油车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成本下探、“油电同价”给燃油车厂商带来巨大压力,燃油车产品更新换代相对较慢,产品智能化程度不高,更多依赖于优惠的价格来持续吸引客户;从NEV的角度来看,随着碳酸锂价格下跌、电池成本降低、造车成本有所下降,且随着新能源市场高速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产品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一财)
电池级碳酸锂指数95671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下跌61元/吨;电池级碳酸锂9.4-9.95万元/吨,均价9.68万元/吨,较上一工作日下降1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8.8-9.08万元/吨,均价8.94万元/吨,较上一工作日持平。今日市场中锂盐企业整体出售散单的意愿依然低迷,但个别锂盐企业逐渐调低锂盐出售价格;正极等下游企业反馈由于当下库存仍能支撑近期生产,整体仍秉持长协提货为主,低价采买散单补充的策略,部分企业通过贸易企业采购少量较低价格的电碳;现货市场成交价格重心下行。(SMM)
据广期所报告,碳酸锂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大致可以由下图所示:
在锂产业链上游,锂矿石或盐湖卤水形式的锂资源经提取后,在各环节分别经加工制得一次锂盐(如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二次/多次锂盐(如氟化锂、溴化锂)、金属锂等多种形式产品。
碳酸锂产业链中游主要是对由盐湖卤水或锂矿石生产的初级碳酸锂产品进行再加工,进而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及其他锂产品。目前,由于初级碳酸锂再加工的技术已十分成熟,锂矿冶炼企业基本上均能完成由锂矿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全过程。盐湖提锂企业由于提纯技术、成本考量等原因大多产品为工业级碳酸锂,下游正极材料企业则会根据产品需要,委托加工企业进行提纯除杂。
在产业链下游,碳酸锂主要用于制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还可用于电解质溶质、玻璃、陶瓷、空调制冷剂、稀土电解添加剂等多种产品。
据广期所报告,
1. 碳酸锂生产周期有一定季节性:1至2月由于青海盐湖结冰、企业例行装备检修、春节放假等因素,国内盐湖产量普遍下降30—40%。3月后随着气温升高,碳酸锂产量迅速回升,直到6月开工率达到顶峰。7月后由于夏季高温限电限产,碳酸锂产量小幅下降,但仍保持较高产量直到12月。
2. 碳酸锂产量提升周期较长:锂资源原材料的勘探开发是碳酸锂产能提升的基础,新矿山和新盐湖的开发需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勘探、可研、采矿权审批、生产工厂建设、产能爬坡。前三个步骤为前期准备阶段,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国家的审批流程区别较大,时间较为不确定。一般而言,新建锂辉石、锂云母冶炼工厂需要2至3年左右,产能爬坡至满产又需要1至2年左右;新建盐湖提锂工厂整个过程则需要5至7年。相比之下,碳酸锂下游正极材料企业扩产最短仅需6—10个月。
据广期所报告,碳酸锂价格影响因素可从供给、需求、成本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1. 供给:包括原料供应、产能利用率及新增产能释放、碳酸锂进口量、库存情况等四个方面
原料供应:锂辉石、锂云母及卤水等原料供给是否充足是碳酸锂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变化将直接影响碳酸锂的生产。我国锂辉石多为进口,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海外锂矿企业产能释放速度及疫情等影响进口的因素等。
产能利用率及新增产能释放:国内碳酸锂企业新建产能投产、产能利用率(如检修、限电限产影响等)对碳酸锂的价格造成影响。当产能集中释放时,碳酸锂市场供给大幅增长,足以满足下游需求,碳酸锂价格倾向于下跌。
碳酸锂进口量:现阶段我国仍需依赖进口满足碳酸锂部分需求,故碳酸锂进口量的变化会影响碳酸锂供给。碳酸锂进口量主要受疫情通关、海外假期等因素影响。
库存情况:上下游企业通过调节库存情况,调控碳酸锂现货市场流通量,从而影响碳酸锂价格。
2. 需求:包括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两方面
政策驱动:国家为了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经济,不断颁布新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激励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过去支持政策以补贴政策为代表,近几年主要政策有“双积分”政策和“绿牌”政策。
市场驱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补贴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促进作用正逐步消退,个人出于市场动机的购车比例已上升至接近75%。这一转变主要源于新能源电池技术提高及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两大因素。
3. 成本:碳酸锂的成本主要包含采矿成本和加工成本
其中采矿成本与上游锂资源的类型、品位以及所采用的采矿技术等有关。一般来说,提锂成本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锂辉石、锂云母、国内盐湖、南美盐湖。国内外相比而言,南美的盐湖资源、澳大利亚的锂辉石资源等国外锂资源品位普遍优于国内,故我国锂资源开采成本相对较高。
富宝锂电网发布数据显示,今日富宝碳酸锂指数报91167元/吨,下跌2666元/吨;电池级碳酸锂报94000元/吨,下跌30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综合)报89500元/吨,下跌20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长协均价91750元/吨,持平。氢氧化锂指数报85333元/吨,持平。锂辉石(非洲SC 5%)报520美元/吨,持平;锂辉石(中国CIF 6%)报895美元/吨,持平;锂辉石指数(5%≤ Li2O <6%)报7050元/吨,持平;锂云母指数(2%≤ Li2O <4%)报2200元/吨,持平;磷锂铝石(7%≤ Li2O <8%)报8200元/吨,持平;富锂铝电解质指数(1.5%≤Li2O<5%)报2160元/吨,持平。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日均基差(对LC2407)持平,日均报价-2000元/吨。
截至2月20日15点收盘,广期所碳酸锂主力合约LC2407收跌3.38%,报92800元/吨。
前20席期货公司持仓数据显示: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今日净持仓-23479手,处于净空头状态,较前一交易日的-23540手有所减少。前20席多头增持11739手,前20席空头增持11823手。值得注意的是,位列前五多空共增仓9036手,其中多头增仓5218手,空头增仓3818手。
碳酸锂价格整体弱稳为主,节后部分物流和交易活动尚未完全复工,成交清淡,市场趋于稳定,节后补库尚未开始,市场需求难有起色,导致现货及盘面弱稳运行,同时仓单及总库存压力仍在,持货商在做好风险压力测试基础上,可在择机在盘面进行卖出套保。对于投机者,建议观望或区间操作为主,需做好仓位管理与风险管控。
春节期间基本面变化不大,多数锂盐企业延续挺价出售散单,少数下调报价,供给整体偏稳定;从周度数据看各环节库存均有增量,市场对于节后下游补库有一定期待,但材料厂目前还没有急切采购需求,下游采买整体仍观望居多,少量企业采购成交集中于9.45-9.5万元/吨附近,更多希望等待市场价格回落及订单确定性落地后再交易。后续关注材料厂订单实际增量,终端需求数据改善实际情况需观察一季度持续性。基本面未见实质改善情况下短期盘面或偏弱震荡为主,主力区间参考92000-95000,关注补库若不及预期可能带来的交易机会。
受节前促销活动刺激购车需求提前释放,春节期间消费者需求不振,且经销商库存仍需消耗,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或将继续环比下滑。综合来看,进入旺季碳酸锂需求将逐渐好转,关注下游补库的强度及排产情况。若补库力度较大,碳酸锂价格可能会迎来阶段性的反弹。反之,价格可能震荡偏弱运行。操作上,建议前期空单逐步止盈,中线仍以逢高沽空的思路为主。
现货电碳9.69万元,微跌200元或0.2%,工业级碳酸锂报价8.94万元,跌100元,工碳供应仍偏紧。盐厂检修较多,整体供应量缩紧,散货微调,下游等待价格回落及订单确定性,总体情绪悲观。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仍在持续,比亚迪秦PLUS、驱逐舰等车型起售8万。技术上看,碳酸锂期货窄幅波动,短期有下行空间。
1. 节前补库情况;
2. 矿端到港情况;
3. 企业开工情况;
4. 原料供应稳定情况;
5. 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6. 锂矿项目投产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