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声普通话版 下载mp3
1. 澳洲联储连续第五次会议将现金利率维持在4.35%不变,并重申“不排除任何可能性”,这表明加息并非不可能。在全球政策前景分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谨慎立场使其处于鹰派立场。自澳洲联储上次会议以来,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经济依然疲弱。
2.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近期,有反映部分地区发生税务部门针对企业纳税问题“倒查30年”及要求企业补税的情况”答记者问表示,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3. 由于汽油和汽车价格下降影响了加油站和汽车经销商的收入,美国5月零售额增幅低于预期。5月零售销售增长0.1%,4月数据被下修为-0.2%。
4. 美国银行全球基金经理月度调查显示,投资者坚信美联储将在未来12个月内至少降息两次,84%的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在2024年的某个时间点降息。33%的受访者预计美联储将在未来12个月内降息两次,31%的受访者预计降息三次,14%的受访者预计降息三次以上。
1.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多数上涨,能源化工品普遍上涨,燃油涨2.36%,原油涨1.72%,LPG涨1.61%,低硫燃料油涨1.21%,纯碱跌2.03%。黑色系多数上涨。农产品普遍上涨,棕榈油涨近1%。基本金属多数收涨,沪铅涨1.72%,氧化铝涨1.26%,沪锌涨0.68%,沪铝涨0.34%,不锈钢涨0.25%,沪铜涨0.11%,沪镍跌1.22%。沪金涨0.45%,沪银涨0.55%。
2.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涨,COMEX黄金期货涨0.65%报2344.2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涨0.76%报29.615美元/盎司。
3. 国际油价全线上涨,美油8月合约涨1.33%,报80.78美元/桶。布油8月合约涨1.35%,报85.39美元/桶。
4. 伦敦基本金属多数收涨,LME期铜涨0.59%报9723美元/吨,LME期锌涨1.37%报2854美元/吨,LME期镍跌0.67%报17350美元/吨,LME期铝跌0.24%报2495.5美元/吨,LME期锡涨0.22%报32220美元/吨,LME期铅涨1.79%报2195美元/吨。
5.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不一,大豆期货涨1.27%报1172.5美分/蒲式耳;玉米期货涨0.96%报448美分/蒲式耳,小麦期货跌1.86%报580.5美分/蒲式耳。
1. 据Mysteel,卫星数据显示,2024年6月10日-6月16日期间,澳大利亚、巴西七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1355.8万吨,环比增加38.7万吨,较年均值高2.9%。
2. 18日中国45港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14745.16万吨,环比上周一减少122万吨,47港库存总量15375.16万吨,环比减少170万吨。具体来看,东北、华东、沿江三个区域辐射港口库存较上周一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华北和华南两区域港库均有小幅增加。
3. 海关总署6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焦炭及半焦炭出口量为66万吨,同比下滑6.5%。1—4月累计出口量为400万吨,同比增加18%。
1. 6月份以来,国内三大油脂库存呈现豆油棕榈油增、菜籽油稳的“两增一稳”格局。监测显示,6月14日,国内三大油脂库存总量为176万吨,周环比上升2万吨,月环比上升15万吨,同比下降10万吨。
2. 中国粮油商务网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第24周末,国内棕榈油库存总量为34.4万吨,较上周的34.1万吨增加0.3万吨;合同量为1.8万吨,较上周的4.0万吨减少2.2万吨;全国油厂大豆压榨总量为210.93万吨,较上周的209.22万吨增加了1.71万吨,其中国产大豆压榨量为3.36万吨,进口大豆压榨量为207.57万吨。本周预期大豆加工量大幅增加至236.43万吨,开机率为60.21%。
3. 据船运调查机构SGS公布数据显示,预计马来西亚6月1-15日棕榈油出口量为488388吨,较上月同期出口的426947吨增加14.4%。
4. 据农业农村部,今年全国大规模小麦机收于5月下旬全面展开,由南向北快速推进,截至6月18日,西南、黄淮海等麦收重点地区收获基本完成,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小麦机收仍在进行,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已达96%,“三夏”小麦机收任务基本完成。
5. 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发布报告显示,将巴西2024年大豆产量预估从1.539亿吨下修至1.525亿吨。Abiove将巴西2024年大豆出口量预估维持在9780万吨不变,将巴西2024年国内大豆压榨量预计维持在5450万吨。
6.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数据显示,6月份巴西玉米出口预计将达到102万吨,上周预计为124万吨;大豆出口量预计将达到1488万吨,而上周预计为1378万吨。
1.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5月尿素出口量为3万吨,同比减少81.1%。1-5月尿素累计出口7万吨,同比减少91.7%。中国5月橡胶轮胎出口量为77万吨,同比增加1.0%。1-5月橡胶轮胎累计出口363万吨,同比增加4.6%。
2. 据隆众资讯,本周期青岛现货库存继续去库,保税仓库入库量明显较上期减少,目前未有大批量入库,一般贸易库去库放缓。截至2024年6月16日,青岛地区天胶保税和一般贸易合计库存量52.58万吨,环比上期减少0.71万吨,降幅1.33%。保税区库存7.61万吨,降幅4.42%;一般贸易库存44.97万吨,降幅0.78%。
3.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确有必要新建、改建的,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产能置换。因不可抗力原因被地方政府要求停产超过三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其产能于2025年6月底前可用于置换,2025年6月底后将不能用于置换。
4.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纯碱现是产销两旺吗?产量是否已恢复至高峰期?公司其他主要化工产品销售形势如何?中盐化工回复称,公司主要化工产品销售正常,纯碱生产企业部分满负荷生产,部分还未达到高峰期。另外还表示2023年度公司生产纯碱384.39万吨。
5. 郑商所公告,自2024年6月21日结算时起,尿素期货2408、2409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0%,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
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中国铜材产量176.3万吨,同比下降11.1%;1-5月累计产量862.1万吨,同比增长0.6%。5月精炼铜(电解铜)产量108.9万吨,同比增长0.6%;1-5月累计产量553.7万吨,同比增长8.2%。5月中国锌产量59.1万吨,同比增0.9%;1-5月中国锌产量298.7万吨,同比增3.2%。
2.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6月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改委在抓紧出台电解铝、数据中心、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等其他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此外,我们还将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
3. 据外媒报道,直接参与季度定价谈判的三位人士周二表示,全球铝生产商向日本买家提出的7—9月原铝船货溢价为每吨185美元至190美元,较本季度上涨25%至31%。
4.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货和期权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当周,投机者已经将LME铝的净多头减少4272手至129167手,为11周以来最低水平。
新湖期货表示,郑糖主力合约创年内新低,远月合约跌破23/24榨季成本线,近期盘面的最后一道防线现货市场出现一定松动,上游报价有所下调,今日下调幅度较大,走货情况不佳,引发一定恐慌情绪,短期可能蔓延。基本面看,国内目前处于纯去库阶段,仅靠国产糖维持国内食糖供需平衡,近月合约或仍有一定支撑。中期来看,进口糖到港预期充足,根据船报信息进口糖6月到7月初到港量一般,约10万吨左右,但三季度中后期到港量将会大幅增加,总量约200万吨,糖价承压。长期来看,全球食糖供需格局转向宽松,长线逢高沽空,郑糖或继续向下寻求新季成本支撑。
光大期货表示,随着价格的持续走弱,国内生产出现放缓迹象,特别是江西地区的部分厂家已经表现出减产的意向。但供给端压力仍存,前期检修的大厂复产、盐湖进入季节性丰产且锂辉石代工产量有所增加,使得锂盐产量持续攀升,且锂盐进口压力未见缓解,供给宽松或将延续。需求方面,随着客供及长协占比的上行,下游并不急于囤货,采买需求一般,且动力及储能需求渐近淡季,产量或将环比走弱。展望后市,供给上行,需求增速放缓,库存延续累积,碳酸锂短期或延续偏弱,关注下游需求表现。另外,随着期货贴水现货,关注仓单流出情况。若仓单骤然大量注销,使得现货流通量大幅上行,现货价格或将再度走弱,期价或将再现疲软。
1. 6月19日,因六月节假期,美国纽交所休市一天。芝商所(CME)旗下贵金属、美国原油期货合约交易提前于北京时间20日02:30结束,股指期货合约交易提前于北京时间20日01:00结束。洲际交易所(ICE)旗下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交易提前于北京时间20日01:30结束。CBOT农产品期货、ICE原糖、棉花期货休市一日。
2. 6月19日-20日,2024陆家嘴论坛将在沪举办,证监会将发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举措。6月19日上午,证监会主席吴清将出席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并围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题,发表演讲。6月19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将在围绕“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表演讲。
3. 6月20日19:00,英国央行宣布利率决议并公布会议纪要。路透调查显示,预计英国央行将在8月份降息,年内至少降息两次。毕马威首席英国经济学家Yael Selfin表示,尽管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些暂时的降温迹象,但服务业通胀仍居高不下,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可能希望等到下一组预测和更多数据出炉后,再开始首次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