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系市场利多消息仍在发酵,菜粕期货连续第三日大涨,主力合约期价攀升至近两个月高位附近,涨至2500之上。前两日场内空头大幅减仓近20万手,昨晚夜盘多头资金开始大举入场,2501合约增仓超过16万手,推动期价延续飙升走势。
一分析师预计2024/25年度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将低于1900万吨,因为单产低于预期。曼尼托巴省报告称,该省整体收割工作已完成24%,其中油菜籽收割工作完成13%。
据一德期货分析,目前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更多的是对市场上交易情绪的影响。因其调查的启动和裁定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参考2016年中国对美国DDGS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来看,从1月份启动到9月份发布初步裁定,直到2017年1月10日才发布最终裁定。以此事件参考,目前情绪上的推动大于实际影响。因此事影响较大,且直接影响未来菜籽供应格局,使得上游对之后的菜籽买船更加谨慎,对菜粕价格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
据卓创资讯分析,受市场消息面因素影响,围绕加拿大菜籽反倾销调查或将产生潜在影响的讨论逐渐增多。一方面,市场尤其关注菜籽反倾销调查进程以及与裁决结果相关消息的确认;另一方面,从加拿大菜籽基本面角度出发,当前政策影响或将加速国内产业向其他蛋白原料产品的调整。加菜籽反倾销调查消息的释放,短期影响主要集中在市场情绪层面,实质性影响仍受限于基本面相对宽松格局的影响。短期偏多预期暂难给长期价格形成趋势性支撑,但由于目前国内菜籽进口结构集中度仍相对较高,进口结构多元化趋势以及对相关蛋白原料的替代效应或有明显加强。
菜粕期货盯盘神器·实时订单流功能(点击体验)15分钟图显示,菜粕主力合约价格处于价值区域(VA)上方,且在多条多头堆积带上方运行。
豆粕期货盯盘神器·实时订单流功能(点击体验)5分钟图显示,豆粕主力合约价格处于价值区域(VA)上方,且突破了前期的空头堆积带。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将对进口油菜籽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加拿大政府不顾反对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铜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违反世贸规则。因此中方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将依法对来自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进行反倾销调查。此消息一出使得菜系全线拉涨,由于反倾销调查会影响国内进口油菜籽供应量,虽然前期菜籽买船较为充足,但如果反倾销落地则会影响国内进口。预计短期菜粕在消息面的影响下将继续偏强为主,但对于豆粕来说,其自身基本面仍偏弱,跟涨力度不足,供应压力仍将继续施压豆粕上方空间。
无论是我国还是加拿大,油菜籽贸易流的重构均需要时日,短期内难以实现各自国内贸易进出口的替代,加拿大油菜籽在中国贸易地位难以撼动。这也奠定了中加贸易关系将是此次事件的关键性因素,后期持续跟踪新增买船情况以及官方反倾销调查公告。另外,短期影响主要集中在市场情绪层面,实质性影响仍受限于油脂油料基本面相对宽松格局的影响。不过,时间拉长来看,一旦反倾销调查大幅限制了我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进口量,使得该国出口明显下滑,将会对加拿大油菜籽产业造成较大冲击,会对加拿大接下来的一个产季种植意愿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影响下一产季全球供需格局。
对于国内菜粕,油厂开机率维持正常水平,但由于水产消费旺季逐渐结束,下游提货消费情绪转弱,菜粕全国库存表现累库趋势,部分油厂出现胀库停机现象。后续进口供应方面看仍保持充裕,菜籽四季度月均进口量在50万吨左右,同比往年处于历史高位。但由于消息面影响,使得短期内供需预期格局发生变化,但实际措施仍未真正落实,对01菜粕来说短期内以情绪炒作为主,后续等待基本面转向后更可能出现单边反转行情。美豆近期出口情况好转为美盘提供支撑,巴西产区与密西西比河干旱炒作需要继续观察,等待市场进一步发酵。国内豆粕本周在价格回升过程中成交好转,等待盘面价格上涨后形成的期现共振,或将引起下游补库预期。国内01豆粕供应现实压力缓解需要等待时间换空间,在短期内炒作情绪主导市场,菜系强势预期预计将带动豆系走强。
短期来看,进口商将对加拿大菜系进口十分谨慎,甚至不排除此前到港量预估不及预期的情况出现,因此在对加菜籽反倾销风险仍在的情况下,这一因素对国内菜系价格的支撑仍将较为明显,豆菜粕价差的缩窄或成为近期可关注的策略机会。但风险关注点上看,菜系单边向上的反弹空间及菜豆系价差走扩的潜力受到2024/25年度油籽板块供大于求整体基本面影响。时间线上,我们认为接下来需要关注中加双方的表态与商务部对加拿大菜籽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时间,该事件的边际动量将是近期菜系主要波动来源。
由于菜粕及菜油在油粕占比重相对较小,对整体油脂油料市场的供应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之前粕类相对过剩的量,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难以逆转总体的粕类的供应。故造成了菜粕及菜油走独立行情,而豆粕及豆油甚至棕榈油并没有跟随菜粕和菜油的强势上行。这种情况下,较为极端的形成了菜系的独立行情,会拉开菜粕菜油与其他油粕的价差,短期难以回归。我们甚至可能看到菜粕的上涨而豆粕的下跌,因为北美新豆即将大规模上市,大豆原料的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菜粕及菜油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依然较大,但是难以带动整体油脂粕类的集体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