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机器人指数跑赢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上涨6.6%,跑赢上证指数4.3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5.2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4.7个百分点。
周一早盘,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异动拉升,五洲新春7连板,申昊科技涨20%,三丰智能、新时达、凯尔达、雷赛智能等跟涨。
12月2日,国内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发布视频显示,国产人形机器人MagicBot“进厂打工”,视频中机器人可以进行货物搬运、精细抓取细小零件,以及协助产品质量检测。此外,一些工作场景中,多个人形机器人还可以协同工作。
对比特斯拉的Optimus,后者完成的工作都只有一个环节,或者是使用同一台机器完成多个环节。两者的区别是单机智能与多机协同的区别。这也是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的强大之处。
据介绍,MagicBot人形机器人进行了特殊的轻量化处理,处于运动和操作状态下的续航能达5小时;双臂搬运负重最高可达20公斤,全身负重可达40公斤,全身42个自由度。
此外,MagicBot配备了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这些感知数据会被算法融合滤波,让机器人360度感知周边环境,并具备语义识别能力。
据悉,魔法原子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新一代MagicBot人形机器人产品,同步实现小规模量产,并于工业、商业服务场景进行落地应用。
马斯克在7月的X大会上表示,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投入生产,但只用于特斯拉工厂内部,到2026年,产量可能会增加,以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
上周,英伟达已接触了多家台湾机床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目标包括征求关键零组件的技术与规格,并探索合作企业加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可能性。
英伟达机器人和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曾表示,英伟达瞄准的是一个由“数十万”家机器人制造商组成的分散市场,而不是由少数几家主要参与者主导的集中式智能手机市场,
“我们为机器人提供平台,而不是制造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海内外企业争相布局,特斯拉、华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生态初步建立。不少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确实有点“卷”。
D-Robotics开发者生态负责人胡春旭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卷”是因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太高。他表示,目前一个人形机器人目前平均单价近50万元,其中关节、电机、减速机和整个结构件等硬件成本比例大概70%。
“所以供应链上的厂家都在卷价格、卷性价比”。
在他看来,这是行业发展前期的必然阶段。但要想解决高成本的问题,最主要还是实现大规模量产。对此胡春旭表示,
“如果要起量,我们判断成本基本要降到10万元以下,降到现在的五分之一左右。”
英伟达机器人和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预计,到2025年,大规模部署生产级人形机器人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和美国的大型公司引领下,人形机器人正在迅速发展。
信达证券认为,在全球机器人浪潮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有望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