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6.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下降1.2%(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少了2个工作日,剔除不可比因素影响,进出口增长1.7%)。其中,出口3.88万亿元,增长3.4%;进口2.66万亿元,下降7.3%。按美元计价,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093.7亿美元,下降2.4%。其中,出口5399.4亿美元,增长2.3%;进口3694.3亿美元,下降8.4%。
据海关统计,前两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1.91亿吨,减少8.4%,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14.2元,下跌22.8%;原油8385.4万吨,减少5%,每吨3987.3元,下跌4.6%;煤7611.9万吨,增加2.1%,每吨612.8元,下跌19.3%;天然气2031.1万吨,减少7.7%,每吨3452.4元,下跌5.5%;大豆1360.6万吨,增加4.4%,每吨3328.9元,下跌17.4%;成品油634.3万吨,减少16.2%,每吨4361.6元,上涨2.6%。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476.7万吨,增加2.9%,每吨1.03万元,上涨0.1%;未锻轧铜及铜材83.7万吨,减少7.2%,每吨6.77万元,上涨9.5%。
据外媒报道,2025年1-2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8.4%,主要受澳大利亚等主要产区因天气因素导致的供应中断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1月和2月期间进口了1.91亿吨铁矿石。按月平均计算,1-2月的进口量为9550万吨。相比之下,2024年12月的进口量为1.1249亿吨,2024年全年月平均进口量为1.032亿吨。分析师表示,年度进口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等主要供应国因天气因素导致的供应中断。西澳大利亚的主要铁矿石枢纽--黑德兰港和丹皮尔港因受自2023年4月以来最严重的气旋Zelia影响,暂停了运营。力拓预计,今年袭击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气旋将导致其铁矿石产量减少1300万吨,并扰乱铁矿石的发运。
据外媒报道,2025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4.4%,因美国在特朗普总统上任前预订的大豆供应抵达全球最大进口国中国。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1-2月合计进口量为1361万吨,符合市场预期。交易商表示,尽管进口量略有增长,但国内压榨率高企、巴西大豆发运延迟以及海关清关速度放缓,导致中国油籽供应趋紧,促使多家压榨厂暂停生产。这引发了近年来市场最严重的供应短缺,迫使许多压榨厂将停机时间延续至4月。StoneX表示,巴西大豆对中国的发运延迟,加上中国压榨厂为满足豆粕需求而保持较高的大豆压榨利用率,导致国内大豆库存不断下降。随着贸易摩擦升级,买家回避美国供应,供应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
据外媒报道,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2月,中国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2.1%,创历史新高,因套利机会持续存在,但未来几个月的进口前景面临风险。1-2月煤炭进口量为761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7452万吨有所增长。分析师表示,考虑到1-2月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进口利润收窄,港口库存高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企业进口的积极性。预计3月和4月煤炭进口的同比增长幅度将继续收窄。随着两大行业机构上周呼吁限制进口,尤其是低质煤进口,中国煤炭进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市场供应过剩。中国煤炭运输与分销协会的分析师预计,2025年煤炭进口量将下降1.9%,至5.25亿吨,低于2024年创下的历史高点。
据外媒报道,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精炼铜进口量同比下降7.2%,至83.7万吨。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国内精炼产能的增加,减少了对额外进口的需求。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后,国内外铜价均出现上涨。上海期货交易所可交割铜库存在2月28日达到26.8337万吨,较1月3日记录的8.3174万吨增长超过两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2月铜矿砂进口量为47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
据外媒报道,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5%,主要由于美国对运输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船舶实施更严格的制裁,以及中国港口禁令导致流入全球最大进口国的原油流量放缓。据海关总署数据,1-2月原油进口量为8385万吨,约合1038万桶/日,较去年同期的1074万桶/日有所下降。1月初,山东港口集团意外实施禁令,禁止受制裁的油轮停靠其港口,导致货物交付速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