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资产管理欧洲、中东及非洲首席市场策略师凯伦·沃德(Karen Ward)表示,欧洲市场“例外主义”时代有可能到来。
六个月前,多数投资者会认为这种想法荒谬至极——尤其在特朗普胜选并重启“让美国再伟大”议程后。但截至当前,MSCI欧洲指数以欧元计上涨9%,而标普500指数下跌9%。投资者开始质疑:潮汐是否正在转向?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欧洲股市过去十年的低迷源于相对宏观弱势与行业结构的“错配”。悲观者认为欧洲的经济问题具有结构性:人口结构不利增长,德拉吉的《欧洲竞争力报告》亦深刻揭示市场割裂的顽疾。但常被忽视的另一重桎梏是政策层面的全面紧缩——财政、货币与监管三管齐下。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美国政府通过企业补贴、减税与家庭支票狂撒现金,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攀升17个百分点;欧元区该比率却下降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差异同样显著:美联储加息对美国家庭与企业冲击有限(长期固定利率房贷为主流),而欧洲借款人主要依赖浮动利率贷款。金融条件指数显示,美国几乎未现紧缩,但欧元区与英国过去两年的金融环境为15年来最紧。
监管政策雪上加霜:近年激增的碳中和法规加重企业负担,而AI热潮中欧洲股市严重缺乏科技股权重,过度集中于金融板块。
特朗普的对抗性立场意外激活欧洲变革动能:财政宽松不再限于国防领域(德国5000亿欧元基建计划未来十年每年提振GDP 1%);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欧元区与英国实际利率即将逼近零,已刺激信贷增长;气候监管亦现松动迹象。
尽管美国关税升级与俄乌局势恶化可能抵消部分积极因素,但行业结构演变不容忽视。欧洲上次跑赢美股发生在2000-2009年,恰逢互联网泡沫破灭。当前美科技股虽盈利强劲、现金充裕,但正面临兑现AI预期与巨额投资回报率的考验。
即便近期表现优异,欧股相对美股仍存大幅折价。上述积极变化尚未充分定价。对于侧重被动投资的机构,需警惕MSCI全球指数中美股权重已从2009年的42%升至66%的结构性风险。欧洲的逆袭或未终结,投资者应深思:超配美股是否仍是未来十年的明智之选?
当政策枷锁渐松、估值优势凸显,欧洲市场正迎来十年未遇的转折窗口。这场迟到的价值重估,或成为全球资本再平衡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