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围市场暴跌以及市场恐慌情绪影响,周一亚太股市经历暴跌行情。这一波崩盘,是美股五年来最惨两日跌幅的延续。美股期指继续大跌,前两日抛售已蒸发超5.4万亿美元市值。
日韩股市遭遇重挫,日股进入熊市。日经225指数收盘下跌2644.00点,跌幅7.83%,报31136.58点,较12月高点下跌了20%以上,进入技术性熊市,盘中一度跌破31000关口至2023年10月以来新低。韩国KOSPI指数收盘下跌137.39点,报2328.03点,跌幅5.57%,创2024年8月5日以来最大日跌幅,盘中一度跌至逾17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收盘下跌324.50点,跌幅4.2%,报7343.30点。
A股收盘,沪指收跌7.34%,深证成指收跌9.66%,创业板指收跌12.5%。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合计15877.99亿元,较上一日增量4501.79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为7353.67亿元(上一交易日为4865.1亿元),成交量为6.62亿手(上一交易日为4.01亿手);深市成交额为8524.32亿元(上一交易日为6511.1亿元),成交量为7.3亿手(上一交易日为5.23亿手)。东方财富成交额居首,为168.88亿元。其次是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长江电力、比亚迪,成交额分别为158.11亿元、153.15亿元、92.47亿元、89.11亿元。
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尾盘沪深300ETF一度再次集体放量,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成交超240亿,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沪深300ETF华夏(510330)、嘉实沪深300ETF(159919)均成交超60亿,以上四只沪深300ETF合计成交超500亿,另外华夏上证50ETF(510050)成交超95亿。
另外,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收盘下跌2065.87点,跌幅9.7%,报19232.35点,创历史最大跌幅纪录,盘中一度触发熔断。台股此前最大跌幅纪录为下挫8.57%,于2024年8月5日出现,最大跌点纪录也于当天创下,盘中大跌1854.59点。台积电终场收跌9.98%,锁死跌停价848元。
港股今日低开低走,恒指日内大跌3000点,收跌13.22%,报19828.3点,失守两万点大关。恒生科技指数收跌17.16%,报4401.51点。截至今日收盘,恒指大市成交额6208.98港元。盘面上,农产品板块逆市上涨,稀土概念股领跌,生物医药板块、苹果概念股跌幅居前。个股方面,药明生物(02269.HK)跌26.4%,比亚迪电子(00285.HK)、联想集团(00992.HK)、吉利汽车(00175.HK)、药明康德(02359.HK)、小米集团(01810.HK)、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小鹏汽车(09868.HK)均跌超20%,快手(01024.HK)跌19%,阿里巴巴(09988.HK)跌18%,京东(09618.HK)、美团(03690.HK)跌15%,腾讯控股(00700.HK)跌12.5%。
随着亚洲市场暴跌,投资者为欧洲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做好准备,全球股市抛售加剧。欧股加入暴跌行列,主要股指均大幅开跌。欧洲斯托克50指数开盘下跌6.2%,德国DAX指数下跌7.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4.1%,意大利富时MIB指数跌7.4%,西班牙IBEX35指数跌4.9%。
在特朗普政府高调启动新一轮“对等关税”攻势后,市场情绪快速转向避险,全球资产剧烈波动。多家券商在最新研报中提醒投资者,这轮关税并非短期扰动,而是一次具有长期战略意味的博弈,可能对中美经济、全球贸易格局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国泰海通指出,这轮关税升级不应被视为一时情绪,而是一种新型“制度化攻防”。中信证券的观点则更聚焦于特朗普的策略性考量,认为这轮极限施压更像是为未来谈判争取筹码。但在全球避险情绪回升的背景下,风险偏好仍将受到短期压制,市场波动显著上升。
兴业证券的看法则更具结构性。他们强调,与2018年第一次贸易战突袭不同,中国如今无论在政策工具储备、出口结构优化还是产业链本土化程度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市场心理也更为成熟,对冲能力更强。此外,以DeepSeek等AI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不断重塑市场信心。从这一视角看,尽管短期市场难免波动,但这种外部压力反而是中国发展内需与推进国产替代的契机。A股“以我为主”的定价逻辑正在加速形成,长期趋势不变。
整体来看,各家券商虽然角度不同,但一个共识逐渐显现:这轮“对等关税”可能是一次中美长期战略博弈的再启动,投资者不应仅从短期市场反应做判断,更应关注制度层、供应链层面的深层变化。在这个过程中,A股的定价逻辑、主线风格与板块热点都在发生悄然转变,从过往的外资主导转向内资主导、从景气扩张转向结构性防御与政策对冲并重。
对交易者而言,这意味着风格切换带来的机会,亦意味着重新审视风险管理框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