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随着托运人削减从全球各地制造业合作伙伴处的订单,美国进口量迅速下降,而如今,这种情况已蔓延成为一场全国性的出口暴跌,美国农业部门以及包括大豆、玉米和牛肉在内的主要农产品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贸易追踪机构Vizion分析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实施前五周和实施后五周美国的出口集装箱订舱数据,其最新贸易数据显示,美国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的出口下滑始于1月,如今已蔓延至美国的大多数港口。
农业部门一直警告称该部门面临一场“危机”,而港口数据也进一步表明美国缺乏将产品运往全球市场的能力。俄勒冈州波特兰港的出口量降幅最大,达到51%,而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作为一个大型农业出口港口,出口量下降了28%。塔科马港的玉米、大豆和其他农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日本、中国和韩国。
到目前为止,一些港口的出口量仅出现了小幅下降,比如休斯敦港和西雅图港,分别下降了3%和3.5%。但Vizion公司负责战略业务发展的副总裁本・特雷西(Ben Tracy)表示,很明显,“几乎所有的美国出口都受到了冲击”。
根据Vizion的数据,洛杉矶港的出口量下降了超过17%,而佐治亚州的萨凡纳港——2025年美国农产品集装箱出口最多的港口——出口量下降了13%,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港出口量下降了12%。
出口下滑与抵达美国的集装箱船数量减少有关,因为部分企业被迫取消了制造订单,使得部分中国工厂和货船停止进入美国,同时也与美国贸易政策引发的全球需求变化有关。
关税已经导致美国的进口量继续下降,Vizion追踪的港口数据显示,从4月21日当周到4月28日当周,集装箱数量环比下降了43%。
Vizion公司首席执行官凯尔・亨德森(Kyle Henderson)表示:“自2020年夏天的动荡以来,我们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这意味着预计在未来六到八周内抵达的货物根本不会到来。由于关税导致成本上升,小企业正在暂停订单。曾经运输价格稳定的产品现在价格翻倍,这迫使进口商做出艰难的决定。”
美国零售商一直敦促消费者尽早购买商品,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Bank of America Global Research)的数据表明了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其最新预测显示,5月份抵达洛杉矶港的入境集装箱船数量将大幅下降,不断升级的贸易混乱将导致未来几周美国从亚洲进口的集装箱数量减少15%至20%。
美国银行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警告称,零售库存与月销售额的比率并非特别高,与此同时,消费者由于预期价格上涨以及产品选择有限,一直在提前购买商品。
根据美国银行对零售企业向运输和航运公司支付款项的数据审查,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提前采购之后,库存并没有大幅增加,供应中断可能即将来临。
美国银行的报告称:“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零售商的库存实际上可能会显得‘吃紧’。”
报告发现,许多零售商的库存仅够维持一到两个月的销售额,并且得出结论,任何不可预见的需求或供应中断都可能迅速影响零售商所能提供的商品以及商品价格。
对于假日购物季来说,现在正是一年中的关键时刻,消费者通常会在这个时候下订单。供应链的转折点——决定假日购物季成败的关键时期——是6月。
敦豪全球货运(DHL Global Forwarding)首席执行官蒂姆・罗伯逊(Tim Robertson)表示:“现在锁定运力的零售商,尤其是在玩具、消费电子产品和时尚等快消行业,为自己提供了在不争分秒的情况下调整产品种类的空间。这不是为了增加销量,而是要对运输流程进行排序——平衡海运、空运和多式联运的选择,为劳动力或天气相关的意外情况建立缓冲,并在需求发生变化时利用实时数据进行调整。那些将6月视为战略截止日期,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应对的品牌,才能够摆满货架,而不是在消费者11月开始购物时才去补货。”
南加州海洋交易所(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执行董事基普林・劳蒂特(Kipling Louttit)船长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警告称,抵达美国的船只数量减少以及运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减少,将导致供应链中的劳动力、卡车、火车等方面出现运力过剩,“由于货物抵达量的减少,他们将失业”。
劳蒂特指出,在最近追踪的三天时间里,只有14艘船只抵达,而在接下来的三天里,预计只有10艘船只抵达。正常情况下,三天内抵达的船只数量应为17艘。
总部位于夏威夷的班轮运营商兼船东美森轮船公司(Matson)周一下调了其2025年的展望,原因包括关税、全球贸易监管措施、美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其他地缘政治问题。
美森轮船公司提供从中国到加利福尼亚州长滩港的加急运输服务,该公司报告称,自4月关税实施以来,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量同比下降了约30%。
美森轮船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特・考克斯(Matt Cox)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再加上我们对集装箱需求的预期不明朗,我们预计第二季度的集装箱运输量和平均费率将同比下降。目前,很难确定这些较低的运输量水平是暂时的,还是会在2025年持续更长时间,而这种低需求期的持续时间可能取决于供应链各方正在进行的积极谈判,以及关税可能的调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