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预计将在6月再次降息,但随着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以及通胀挑战可能在未来重新显现,后续暂停降息的呼声渐高。
欧洲央行在过去一年中迅速放松货币政策,因此前失控的消费者通胀如今已得到有效控制,政策重点也随之转向疲软的经济增长。全球贸易战、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欧洲内部根深蒂固的低效率问题,都加剧了经济增长的困境。
欧洲央行在过去八次会议中已进行了七次降息,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喘息空间。然而,政策制定者现在必须协调短期与长期经济前景之间的差异。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通胀可能会进一步下降,甚至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这不禁让人回想起新冠疫情前的十年,当时欧洲央行曾试图推动物价上涨至目标水平,但最终未能成功。
但从长远来看,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逆全球化趋势、贸易壁垒,以及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压力,都有可能对物价形成上行压力。
一些政策制定者表示,目前的讨论焦点并非6月的降息决定,因为这一决策已基本在市场预期之中。鉴于长期风险的存在,后续几个月的政策信号才是关键所在。
欧洲央行执委、直言不讳的政策鹰派人物伊莎贝尔·施纳贝尔(Isabel Schnabel)明确呼吁暂停降息,她指出:“关税短期内可能具有通缩效应,但从中期来看,却存在通胀风险。”
施纳贝尔补充道:“即使欧盟不进行报复,通过全球价值链传递的更高生产成本,也可能会完全抵消因国外需求下降带来的通缩压力,使关税整体上呈现通胀效应。”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任期最长的成员克拉斯·诺特(Klaas Knot)也对长期风险发出了警告。
他表示:“需求端受到的负面冲击是即时的,短期内将导致通胀降低。但供应端的冲击可能会在中长期内引发更高的通胀。”
有观点认为,贸易壁垒提高了物价,并将导致生产更加分散,而这本质上会增加成本。
最近几周,(欧元区)长期通胀预期逐渐上升,尤其是在中美达成临时贸易协议之后。这表明投资者预计通胀将先下降,然后回升,甚至可能超过2%。
这给欧洲央行带来了政策沟通上的难题。
如果今年年底左右,由于能源价格下跌、经济增长乏力、欧元走强,以及面临美国关税冲击的制造商倾销商品,通胀率确实降至2%以下,部分人士将期望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的政策宽松措施。
然而,欧洲央行的任务是超越短期波动,关注中期趋势。因为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通常在12至18个月后才会显现,且对近期经济状况的影响有限。
法国兴业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问题在于,欧洲央行是否敢于‘忽视’这段通胀率低于目标的时期,或者是否会更担忧通胀预期的稳定,尤其是在通胀率进一步下降的情况下。”
该行还补充道:“鉴于贸易战紧张局势的缓和以及经济数据的韧性,我们对7月降息的必要性也不太确定。欧洲央行在6月之后选择暂停降息、以收集更多信息的可能性增加。”
投资者也预计欧洲央行将在6月之后暂停降息,他们预期今年年底前只会再有一次降息,将存款利率降至1.75%。
尽管政策制定者并不希望明确发出政策信号,但包括法国央行行长弗朗索瓦·维勒鲁瓦·德加洛(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芬兰央行行长奥利·雷恩(Olli Rehn)和比利时央行行长皮埃尔·温施(Pierre Wunsch)在内的多位官员都发出了鸽派信号,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6月降息的预期。
其他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6月降息基本已成定局,真正的讨论焦点在于7月及以后的政策走向。他们透露,已经出现了一个明确的阵营,主张现在就有必要暂停降息。
即使7月不进行降息,政策制定者也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维持宽松的政策倾向,因为贸易战已经对经济造成了损害。
TS Lombard表示:“欧洲央行的宽松倾向依然存在。有证据表明,美国的关税正在抑制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和通胀,同时,由于对企业利润的冲击,劳动力市场所谓的‘韧性’也受到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