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期货周五延续涨势,主力2508合约涨超4%,突破42000元大关,现报42190元/吨,触及近三个月新高。其中,昨日多晶硅主力合约成交量更是高达101.5万手,创下历史新高,较前一个交易日增长22万手。
国投期货指出,市场交投火热,“反内卷”题材持续发酵,市场预期或通过“最低限价”方式进行调控。基于完全成本考虑,厂家不断上修报价。N型复投料单日再涨6000元/吨至46000元/吨,同时下游硅片、电池片等环菌均有探涨迹象。在品牌交割模式下,多晶硅仓单数量持稳,盘面上方套保压力有限,情绪以预期主导,库存压力转为次要矛盾,盘面预计延续跟涨现货。
在“反内卷”政策的催化下,多晶硅的减产执行力度超预期,市场甚至传出“收储”的声音,导致多晶硅现货价格大幅回升。据SMM了解,主流硅料企业报价逐渐开始清晰,7月10日多晶硅价格指数为44.8元/千克,N型多晶硅致密/复投料报价43-49元/千克,颗粒硅报价41-46元/千克。部分企业报价49元/千克,部分稍靠后企业报价45元/千克左右。金瑞期货指出,部分企业报价49元/千克,部分稍靠后企业报价45元/千克,导致报价大幅上涨的原因在于,此次完全成本核算中的折旧成本或将按照全产能折旧来算,拉高折旧成本线。
受近期多晶硅价格波动加剧影响,广期所表示,自2025年7月14日结算时起,多晶硅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投机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1%,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0%。有行业人士表示,交易所适时发布提保扩板政策,一方面给火热的多晶硅市场适当的降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防控市场风险。
据Mysteel,2025年6月多晶硅国内企业产能开工率在35.5%,与5月相比上涨1.5%。步入6月,西南地区进入丰水期,电价优势逐渐显现。对于当地多晶硅企业而言,生产成本降低,盈利空间有望扩大。成本端利好直接刺激生产积极性,四川、云南等地头部企业率先上调开工负荷,部分前期因成本压力减产的产能逐步恢复增加产量,这也使得行业整体开工率有所上升。据预计,2025年7月份多晶硅开工率在39.3%,环比上涨3.8%。
新湖期货提到,行业供给小幅增长,近期西南有基地复产,部分企业检修,仍需关注龙头开炉情况。硅片价格宽幅提涨,下游部分库存偏低企业少量签单,市场氛围回暖。
从供应端来看,目前多晶硅所有厂家均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然而,市场对新产能投放的预期却在不断增强,虽然价格开始有所拉升,部分企业有意愿新增新产线,但是下游需求受到反内卷会议影响,产能大幅下滑,因此较难有强烈意愿开工。需求端的表现则相对疲软。下游光伏组件排产已下调至一定区间,需求边际转弱。硅片企业随着利润下滑,预计整体产量继续下滑,电池片企业也有减产计划。预计整体而言,多晶硅需求端面临着较大压力,库存方面,多晶硅库存处于高位状态。硅片企业前期采购的多晶硅尚未完全消化,导致库存积压,对市场价格形成明显压制。短期多晶硅仍处于去库存阶段,昨日现货价格抬升15%,带动期货价格继续拉升,短期现货利润已经充分,多晶硅情绪驱动为主,警惕高位换手,不宜过分追高。
供给端,多晶硅周度产量环比增加,头部企业西南装置已开,后期开工率可能继续上行。下游硅片价格上调、电池片价格持稳、组件价格小幅度上行,下游各环节排产量维持下行趋势。多晶硅企业库存高位累积,供需情况不乐观。硅料企业已基本按政府要求上调报价至完全成本以上,政策性调价行情接近尾声,后期需要关注是否有连续性政策出来,短期价格波动率较高,建议暂时观望。
市场消息称多晶硅将进行成本摸排定价,低于最低成本价或面临处罚;原定复产取消,行业或通过收储、协会制定标杆成本价以及将光伏从制造品作为能源品定位等路径实现产能逐步出清。目前多晶硅交易逻辑处于政策调控和多方消息的发酵期内,行业反内卷减产预期加速。盘面波动率提升,整体存在较强支撑,不宜逆势沽空、可选择观望或轻仓试多。工业硅仓单下降但社库积累压制反弹空间,仍以高抛思路对待。重点关注双硅减产执行力度,以及PS/SI比价回升后多PS空SI机会。
多晶硅价格在新政带动下引来久违反弹但成交相对有限;硅片市场价格继续走弱,但上游硅料反弹或对成本形成支撑;光伏电池厂家开工率极低仅根据订单有序排产,价格或进入持稳态势;而组件市场本月新增订单较少,市场价格近期较为混乱,而反内卷会将对行业未来发展起到提振作用,或推动组件市场后期供需平衡改善,预计产业链短期将维持弱势探底但中长期的业态将得到充分改善,社会库存上周升至55.2万吨,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预计期价短期在新政的拉动下将维持强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