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玻璃期货延续跌势,主力合约早盘下探1139元/吨的一周低位后有所回升,最终收报1188元/吨,跌幅7.19%,持仓量大幅减少6.75万手。现货市场同步走弱,华北地区5.00mm玻璃大板现货报价回落10元至1250元/吨,沙河市场价格重心下移,经销商和期现商以销售库存货源为主。市场分析指出,这一走势反映出在前期"反内卷"政策预期推动的快速上涨后,市场开始回归基本面现实。
银河期货分析指出:"反内卷政策进入加速交易阶段后,市场情绪进一步激化,价格进入快速上涨的尾部行情。但盘面锁货压力仍在,下游刚需消化能力有限,投机库存逐渐增加。"这种政策预期与基本面现实的背离,为价格回调埋下伏笔。
7月以来,市场对建材领域"反内卷"政策预期的炒作推动玻璃价格快速上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玻璃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和市场监管总局的《价格法修正草案》都强化了供给侧改革的预期。恒银期货表示:"政策面清晰引导的'去内卷化'目标,与环保新政倒逼供给侧深度调整的路径高度契合,形成共振效应。"
然而,随着交易所对相关品种实施限仓制度,市场情绪明显降温。三立期货分析认为:"上周五在交易所对焦煤实施限仓制度后,黑色系带动纯碱玻璃跌停收盘。今日市场情绪虽有所回暖,但玻璃反弹力度最弱,反映出其基本面压力较大。"监管干预加速了资金从前期涨幅过大品种的撤离。
需要注意的是,盘后郑商所发布公告,调整玻璃期货交易手续费!郑商所公告,自2025年7月30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玻璃期货2509合约的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10元/手,此前为6元/手。
供应端呈现改善迹象。玻璃行业生产情况已连续改善6周,不同燃料平均生产利润开始转正。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浮法玻璃日产量增至15.9万吨,位于4个月高位;周产量环比增加0.09%至110.81万吨,创3个月新高。海南发展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海控三鑫对550吨窑炉及5条深加工生产线进行停窑减产,但行业整体供应压力仍存。
需求端则持续疲软。瑞达期货指出:"当前地产形势不容乐观,房地产依旧表现低迷,下游深加工订单下滑,采购以刚需为主。汽车玻璃厂备货量增加难以抵消地产相关需求疲软。"三立期货补充道:"玻璃需求端75%左右都在地产领域,但地产的销售端和新开工保持磨底弱势运行,高频30个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环比数据都是转弱的。"
库存结构变化值得关注。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总库存环比下降4.69%至6189.6万重箱,创今年2月份以来新低。但银河期货提醒:"库存只是从企业向中间贸易商、期现商转移,并未被终端消耗。"这种库存转移而非实际消化的情况,为后市埋下隐患。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观点趋于谨慎。国泰君安期货提示:"由于7月大幅上涨导致的弱基差,未来08合约及09合约或都将面临一定交割压力。在波动率收敛的大背景下,调整或许未终结。"该机构建议投资者警惕近月合约的交割压力。
恒银期货相对乐观,认为:"在市场货源预期趋紧与成本中枢上移的共同支撑下,玻璃多头逻辑未改,建议投资者继续维持关注回调低吸的配置思路。"但该机构也承认政策效果需要时间验证。
瑞达期货则持偏空观点:"玻璃基本面有所改善,但终端需求依旧未有起色,操作建议逢高空为主。"该机构特别强调地产低迷对玻璃需求的压制作用。
综合来看,光大期货分析指出,基本面来看,个别产线成功出产品,玻璃供应水平继续回升,昨日行业日熔量提升至15.96万吨。玻璃供应暂未受到反内卷政策影响,但后续是否存在环保限产、政策强制限产或技改现象仍需持续跟踪。需求情绪周末以来有所降温,昨日沙河、湖北地区现货产销率回落至60%-70%附近,其他地区表现尚可。现货高成交持续度不佳,且区域间表现有所分化。整体来看,前期在宏观及产业情绪不断好转支撑下,玻璃期货价格更多计价对未来供需面的乐观预期。但行业大规模产能清退、终端地产全面正增长之前,玻璃供需矛盾仍难有实质性缓解。短期盘面或回吐超涨部分,后续关注产业链对反内卷政策的落实情况、商品市场整体走势、月底重要会议政策及玻璃现货成交持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