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吉时已到。
8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正午时分,日本东京的无线电波中响起了一个陌生的声音——裕仁天皇向全国发表讲话,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这是有史以来日本老百姓第一次听到天皇的声音,也被称为“玉音”或者“鹤音”。这次“玉音放送”并不长,一共只有802个字(日文),而且说的是一种日本贵族用的古语,普通人很难听懂,但是没人不明白他的意思:战争结束了。
在今天的日本,这一天被称为“终战纪念日”。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全世界,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此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80年前的那个夜晚,日本几乎没能“顺利”投降。因为,就在天皇录音广播前几个小时,一群军人企图发动政变,阻止这段录音的播出,而他们险些就成功了。
故事还要从10天前说起。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撕毁《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对日本宣战,百万苏军开进中国东北。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明眼人都知道,日本的最终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但是面对此情此景,日本政府内部依然存在顽强的反对投降派,尤其是陆军中枢,许多人坚信“本土决战”依然是可行且唯一的选择。
从长崎原子弹之后,裕仁天皇就招来首相铃木贯太郎、陆军大臣阿南惟几、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海军军令部长丰田副武、外务大臣东乡茂德,一共6个人商议对策。结果会开成了3:3,铃木贯太郎、米内光政、东乡茂德三人主张,只要美国保证维持“国体维持”,即维持天皇地位,就可以投降。而阿南惟几、梅津美治郎、丰田副武主张必须附加更多条件,(如拒绝盟军进驻、自行审判战犯等),否则就要“一亿玉碎”,战斗到底。
最后,6个人实在无法达成一致,8月14日的御前会议上,裕仁做出罕见的亲自裁决: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他命人将一份由自己亲自录音的《终战诏书》保存起来,准备在8月15日中午由全国电台播放。
没想到行事不密,天皇要宣布投降的消息走漏出来,陆军内的一些少壮派军官,以近卫师团的畑中健二少佐和椎崎二郎中佐为核心,就准备策划政变。他们想说服近卫师团师团长森赳中将加入,在被拒绝后竟然刀枪并举,杀死了森。之后,畑中等人伪造师团命令,下令近卫师团队皇宫发动奇袭,占领皇宫(宫城),软禁天皇和主和派官员。然后由他们这帮少壮派军官进入皇宫,找到并销毁《终战诏书》的录音原盘,同时切断广播电台和电话线路,让全国无法听到投降消息。
事不宜迟,8月14日深夜,畑中、椎崎带领部队封锁皇宫出入口,并切断了宫内厅与外界的联系。他们闯入宫内厅,要求宫内厅事务官下村宏等人交出录音。下村宏巧妙地跟他们周旋,同时宫内厅录音师儿玉实太郎把录音机和唱片藏在一处堆满文件的保险柜深处,并暗中转移到安全地点。政变军人对皇宫并不熟悉,到处翻找也一无所获。有人试图进入天皇寝宫所在的御文库东侧区域,但被其他忠于天皇的军官拦下。在东京的夜色之下,宫城已成暗潮汹涌的孤岛,而外界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政变军人虽然暂时控制了皇宫,但它已无法再得到更多支持了。8月15日凌晨,东部方面军司令官田中静壱大将得知情况后,立即赶赴皇宫,面对面训斥畑中等人,命令他们解散部队。
参与政变的军官竹下正彦,因为是阿南惟几妹婿,被派去最后说服阿南。当他来到陆军大臣官邸时,阿南惟几正准备自杀。一看竹下来到,他就把写好的辞世句与遗书交给了他。其辞世句为:“深受君恩身,无言可遗世。”署名“陆军大将惟几”。遗书则为“一死以谢大罪”,署名“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有人认为此处所谓“大罪”,既可能指无能以致战败之罪,也可能指未能对政变加以阻拦之罪。最终阿南在凌晨5时许日出后切腹自杀。
随着田中静壱的介入和阿南的自尽,政变彻底失去了政治和军队高层的支撑。第二天天亮之后,田中带兵来到近卫师团司令部,逮捕了在此间“指挥行动”的一众少壮派军官,之后他来到御文库觐见天皇,宣告政变已被镇压。而畑中健二仓皇逃出皇宫之后,又来到稍早已由政变军队占领的广播局,以武力威胁广播员,要求由自己向全国进行广播,反对接受波茨坦宣言。广播员则一再以技术原因为借口加以回绝。无奈之下,畑中和其他人骑着马和摩托车,沿着皇宫四周到处散发号召继续抵抗的传单,最终被军警逼到皇宫前二重桥和坂下门之间的草坪上切腹自杀。
就这样,政变彻底失败,同时失败的还有众多依然幻想通过“本土决战”扭转局势的日本人。8月15日正午12点,《终战诏书》如期播出——那段颤抖而生硬的录音,成了战争结束的标志,也标志着政变彻底失败。我们不知道,如果那一夜政变成功,战争是否会多延续几周甚至几个月,会有多少人死于战火之中。但是我们知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法西斯日本注定失败,这是谁也阻止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