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英国科技博主埃德·齐特龙(Ed Zitron)发表了一篇有关OpenAI现金消耗的文章。核心观点是,OpenAI的运营成本可能远高于外界先前的估计,而其主要资助方微软,则在双方的收入分成协议中获益颇丰。
文章引用了一组据称显示OpenAI在微软Azure云托管平台上用于推理的支出数据。所谓“推理”,指的是ChatGPT等应用程序调用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回答的过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数字不包括模型训练这一更高强度的任务,仅涉及推理支出,因此无法完整呈现微软与OpenAI之间多层次的合作关系。
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是否准确?英国《金融时报》将上文所示数字的近似值分别展示给微软和OpenAI,并询问他们是否认为数据大体可信,同时也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熟悉两家公司的业内人士,请他们给予一些参考意见。
微软的一位女发言人回应称:“我们不便透露具体数字,但可以说,这些数据并不完全准确。”当记者追问这句话具体含义时,微软拒绝进一步评论,也未回复后续的请求。OpenAI的一位发言人则只回复称应向微软咨询此事。
一位熟悉OpenAI情况的人士表示,所展示的数据并不能反映全貌,但他拒绝进一步说明。简而言之,虽然无法核实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但同样也没有获得任何足以质疑其主要内容的理由。《金融时报》称,读者可自行判断。
如果将这些数字按字面理解,那么它们显示出OpenAI财务状况的公开报道与微软账面中反映的实际运行成本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例如,在2025年前六个月,OpenAI似乎仅在推理环节就花费了近50亿美元。而同期其现金消耗被报道为25亿美元,营收为43亿美元。
埃德披露的信息还包括据称属于微软20%收入分成的季度数据,但这部分需格外谨慎对待。
据报道,除了应得OpenAI收入的20%外,微软还会向OpenAI提供部分Azure和Bing业务收入的20%分成,此外可能还有版税支付。这是一个复杂且部分互惠的非公开合作关系,无法用单一数据概括。
若将微软收入分成数字乘以五,便可推算出OpenAI的集团营收估算值。由于双方合作关系的双向性质,这种算法的结果肯定偏低,但仍可为我们提供OpenAI营收与运营成本规模变化的参考。
正如埃德所写,过去七个自然季度中,OpenAI仅在Azure上的推理计算支出就已超过124亿美元,而同期的最低营收估算仅为68亿美元。即便考虑到年度化速率与期末总额之间的误差,这种营收与运营成本之间的差距,仍远超此前外界报道。和埃德一样,《金融时报》也表示,很难解释这种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虽然无法保证其绝对准确(但在给两家公司充分回应机会后仍未获否认),如果这些数据属实,那么这将使OpenAI乃至几乎所有通用型大型语言模型供应商的商业模式都面临质疑。根据这些数字,要么运营成本必须大幅下降,要么客户收费必须显著提升。而目前尚未看到任何这两种趋势出现。
如果什么都不变,会怎样?这个问题听上去有些可笑,但《金融时报》分析称:
根据现有数据推算,以滚动四个季度的增长率计算,OpenAI在不考虑收入分成的情况下,其集团最低营收大约要到2033年才能覆盖推理成本;若扣除微软20%的收入分成,OpenAI的最低营收估算则几乎永远无法覆盖其推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