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云锋金融(id: majikwealth )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本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度会议,但这种压抑的真正源头却并非全球衰退。
尽管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今年的经济活动放缓至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但其预测的3%的全球增长率水平仍远远高于过去的衰退时期的水平。
毕竟现在是全球持续扩张的第11个年头,世界大部分地区经济状况尚好,经济放缓也并非一件坏事。而且,下一年,IMF预计经济增长率会上涨至3.4%,已经非常接近长期可持续发展趋势3.6%的预期。
因为所有经济模型都内含均值回归的假设,有人可能觉得IMF预期明年经济增长率会反弹的论点缺乏可信度。然而,回顾发现,2019年的数据可信度较高,且很大程度地反映了现实,比如中美贸易冲突、德国汽车生产的崩溃以及人们对英国无协议脱欧的恐惧。
实际上,IMF对于2019年的预测证实了我之前所描述的相对温和的世界经济图景。尽管贸易局势依然不明朗,但相关两国均没有出现任何真正的经济衰退:
自去年10月以来,两国的增长率均被下调了0.1%(统计意义微乎其微);日本的经济状况也没有发生改变,而亚洲其他地区也仅呈略有放缓的态势。
今年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在欧洲,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被从1.9%下调至1.2%,下降幅度超过了三分之一,而德国的经济增速更是从1.9%直接下调至接近衰退的0.5%。
坏消息是,世界经济目前相对良好的状况将在未来某个时点真正恶化,虽然未必是在未来两年内爆发,但是届时各国央行行长将不得不承认,他们无法再通过货币政策来管控商业周期和缓和经济衰退。
而不那么糟糕的消息是,绝大多数决策者现在认识到还有更加有效的其他工具存在,只不过过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教条阻止了它们被广泛地运用。
自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的出任英国首相,各种形式的货币主义占据主流低位40年后,学术界的天平又开始倾向于凯恩斯的观点,即财政政策——也就是有关政府开支、税收和借贷的决策——为管理需求和稳定经济周期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
各国央行行长率先认识到,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而许多政客和经济学家仍不愿意承认目前发生的范式改变。
尽管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早被实证研究驳斥得体无完肤,但更激进的挑战是说货币扩张与通货膨胀间可能没有任何关系。
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种学术界的一个禁忌。现实中,各国央行已经增发了数额大到难以想象的货币,却根本没有产生通胀后果。
更为顽固的是,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负面抨击仍被视为真理:因为政府开支增加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而公共借贷增加相当于加征税收,所以财政政策无法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