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新浪财经
美国一直在等待“僵尸末日”的到来。但在此之前,疫情冲击了这个国家。这两件事将会结合在一起共同给美国的经济带来危险。
美国企业界最不为人知的秘密是,在商业周期的繁荣时期,有越来越多的“僵尸企业”依靠救济苟延残喘,隐藏在芸芸众生之中。既然疫情大流行已经暴露了当前经济下的断层,“企业僵化”可能会由于美联储刺激和政府救济的共同催化下而加速。
美联储投放的大量美元会给这些企业提供生存的土壤,让他们继续在这个早已病态化的市场中继续生存下去。
“僵而不死”
“僵尸企业”指的是需要不断救助才能维持营业的公司,或者是负债累累、仅能够偿还债务利息的公司。过去“企业僵尸化”一直在侵蚀日本经济,如今正逐渐影响到美国经济。更糟糕的是,根据Arbor Data Science的最新数据,美国“僵尸企业”雇佣了大约200万人。
“僵尸企业”雇佣的工人分布在许多不同的行业。Arbor研究发现,员工人数超过10万人的有:
工业综合性企业集团:23.3万人
硬件、存储和周边设备企业:19.3万人
能源企业与服务:18.5万人
宾馆、酒店和休闲企业:15.3万人 软件企业:14.2万人
汽车综合性企业:10.3万人
但是,脆弱的市场能够导致大量工人申请失业救济吗?这似乎有悖常理,但这些企业的“复活”已变得容易得多。 因为有一个机构正在为这类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救助,它就是美联储。
美联储为“僵尸企业”输血
这类企业现在发现,它们能够更轻易地凭借各种理由借到更多的钱。首先是因为,现在市场利率已经达到了历史低点,它们能够轻易地偿还此前债务的利息,然后利用省下来的成本继续借贷。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美联储承诺的将在二级市场大量购买企业债ETF,这相当于为美国企业债市“兜底”,变相催生了美国企业大量发债。
简而言之,如果没有现在这样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僵尸企业”早就该倒闭了。但因为担心出现流动性危机和信贷崩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拒绝让“看不见的手”来控制市场上的过度行为,当然,还有鲍威尔其他种种表明我们处于困境的花哨说法。
整个市场信贷情绪受到了美联储“鼓舞”。现在,美国企业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发债借款,根据美国银行的数据,目前为止美国企业已经发型了超过1万亿的新债。这相当于去年同期新发债的两倍。这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强调了在这种环境下的两个重要事实:公司现在的借贷成本比去年任何预期都要低;在这个不确定的市场中,投资者获得的投资回报非常少。
此前,MarketWatch暗指最近从债券市场借了5亿美元的美国汽车零售巨头AutoNation是一家苦苦挣扎的公司。该公司第一季度净亏损2.323亿美元,但因其4.4%的债券收益率仍吸引了投资者的兴趣。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债券交易员们的普遍预期是,至少可以转手卖给“兜底”的美联储,因为美联储会突然介入拯救问题资产,以避免债市“火药桶”爆炸。
不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大举购买债券。显然,不论是投资级还是垃圾级,市场对这些的需求依然存在,这推动了身负大量债务的垂死公司的“复活”。
根据新浪美股《“央行兜底”下的欧美债市:模糊的界限与尴尬的评级》,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们通过购买债券来平息市场动荡,伴随着“央行兜底”这样的声音,高等级的投资级债券与垃圾债等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模糊甚至打破。这意味着,尤其是在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投资者不太可能完全不考虑信用评分,但央行的进入或将模糊甚至打破这些原则。央行的支持可能成为增强灵活性的强大推动力,特别是在高评级债券收益率或回报率进一步下滑、垃圾债券市场膨胀的情况下——标普全球预计,约6400亿美元的欧洲和美国公司债券今年将成为堕落天使。
如果实际上的货币政策就这么持续下去,那美国的“僵尸企业”还可以在华尔街存续好几年。
企业僵尸化
众所周知,日本“泡沫经济”之后遗留下的企业僵化问题严重拖累了日本的经济发展,这些企业集中在钢铁产业。 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中,有理由相信下一代的“僵尸企业”将会出现在游轮业、零售业和航空业。
在真正的自由市场中,这些产业将会淘汰一大批的公司,但因为现在低成本的融资和宽松化的美联储,这种情况很少会发生。许多行业也因债权人免除或放松之前的债务而受益,允许一些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能够与债权人达成瞩目的协议。
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因为现在市场上的资本被错误地配置并转移给效率低下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拥有高增长前景的企业可能看不到自己的愿景实现,因为更多的资金涌向了世界上的酒店业和旅游业。
随着小企业的逐渐死亡,企业的创业精神可能在它有机会被“僵尸化”之前就枯萎了,因为它无法获得像大公司那样多的流动性。
印钞机不停
这些美联储“不惜一切代价”和“印钞机不停转”政策的影响,只有在美联储选择收紧政策、减少美元供应的几年后才会显现。 我们此前已经见识过当美联储降低量化宽松时发生的事:美国股市上三位数的下降,不断膨胀的偿债支付。如果这些再次发生,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的巨浪将再次席卷美国。 如果央行不采取紧缩政策,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即将诞生:一个反效率的经济,类似于1990年代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