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为实现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作为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钢铁业未来节能减排压力明显增大。去年底以来,工信部在多次会议上表示,将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通过严控新增产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兼并重组等手段,坚决压缩钢铁产量,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在此大背景下,今年唐山市将以钢铁业为试点实施总量控制,总体目标是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减少40%以上。根据新出的3月份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唐山将集中清理落后装备及产能,对100家重点涉气企业进行多维度考核,排放量超标将被实施停产整治、按日计罚、降低绩效等级。预计全国其它地区后期也将开展类似行动,钢铁供应偏高局面有望显著缓解。二、产量推算
今年已经过去两个月,虽然全国粗钢产量尚未公布,但从高频数据看,增速依然居高不下。据中钢协统计,年初至2月中旬,全国累计粗钢产量1.46亿吨,同比增长9.07%。根据我的钢铁网周度数据,1-2月份五大钢材品种累计产量0.93亿吨,同比增长8.36%。两者取平均值,我们预计1-2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8.7%至1.68亿吨。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报,将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从10.53亿吨上调至10.65亿吨。由于工信部并未提及压减数量,我们按同比持平、压减1000万吨、压减2000万吨三种情况来预估。如果最终压减1000万吨,且政策严格执行,2021年3-12月份粗钢产量要控制在8.87亿吨左右,较2020年同比下降2.6%,环比1-2月则将大幅下滑。

从结构上看,粗钢中的铁元素来自铁矿石和废钢,由于短流程更为节能环保,而长流程在铁粉烧结及高炉炼铁环节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预计压减粗钢产量将主要通过压低高炉开工率来实现。
三、潜在影响分析
在此前发布的年报中,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粗钢需求增长2800万吨,产量增长3600万吨,净出口增长1000万吨,总库存下降200万吨。如果产量最终压减1000万吨,则供应缺口将会达到4600万吨。为了让供需平衡,钢价会大幅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终端需求,出口退税或取消,净进口量或达到1500万吨,产业链各环节库存也将显著下降。根据鑫椤资讯预测,2021年国内废钢供应增量2000万吨左右,进口增量500万吨左右。如果新增废钢全部消耗,按粗钢产量压减1000万吨估算,生铁产量同比需下降3500万吨/3.9%,炉料需求将会明显下滑。当然除了政策因素之外,生铁和废钢之间的分配也取决于两者的成本,如果后期废钢成本明显高于铁水,废钢消耗量也将受到一定抑制。
由于高炉开工率下降对原料需求形成明显不利影响,长流程吨钢毛利将系统性上行,为了应对更为严苛的限产政策,环保支出增加也会抬升吨钢成本。分品种来看,板材长流程占比大,国企钢厂居多,长材以民营钢企为主,且短流程主要用于生产长材,预计压减产量对板材相对更为有利。
螺纹钢长期处于贴水状态,主要逻辑在于市场对需求前景相对悲观,而供应偏高且缺乏弹性。如果去产量政策严格执行,并长期持续,市场对供需前景的预期将逐渐扭转,盘面有可能形成升水及远近正价差的局面。总体上,继供给侧改革之后,碳中和是未来影响钢材供需的重要因素,基于清理地条钢的经验,我们对钢材价格及吨钢利润维持相对乐观的看法。目前相关政策尚停留在文件层面,具体落地执行力度有待观察,操作上也需谨防预期与现实落差对市场产生的冲击,后期密切关注政策演变及产量变化。
本文来自国投安信期货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