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大涨后,本周农作物、石油和金属等大宗商品都出现下跌。通胀担忧、美联储可能收紧宽松政策的预期以及国内监管层的警告,都让投资者深深捏了把汗。
不过分析指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背后的许多原因,以及有关新超级周期的争论,仍然没有改变。
中国铜交易商ASK Resources Ltd.交易主管Eric Liu说:
“大宗商品的牛市肯定还没有结束。每个国家都在与通胀上升作斗争,但只要他们不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很难降温。”
随着新冠疫苗推出,全球重要经济体出现反弹。在供应仍然紧张的情况下,金属、食品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包括石油木材在内的一系列商品市场出现紧缩。
未来几个月,随着更多人外出、自驾游、坐飞机、参加夏季烧烤聚会等等,供应紧缩的趋势在美国和欧洲可能会加剧。另外中国也在增加大豆和玉米的进口,说明其需求在增加。
基础设施支出严峻的长期前景以及向电动汽车、电池的更快过渡同样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
周四,市场行情较之前更加稳定。铜期货从前一天的暴跌中反弹,因为市场预测,即使美联储缩减购买资产规模,亦或是中国加大力度压低价格,铜需求仍将保持弹性。在持续不断的购买热潮推动下,芝加哥的玉米期货也上涨。
相比之下,出于对伊朗出口制裁结束、伊朗原油供应增加的预期,原油期货跌幅扩大。新冠疫情继续抑制印度的需求。
瑞穗证券期货部门主管Bob Yawger表示,随着美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在未来几个月仍可能超过2011年的纪录高位,尽管通胀压力可能会限制其上行幅度。
这位主管在接受采访时称:
“人们都想外出,这将给市场带来巨大的买机。此外,美元走软可能也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催化剂,因为多数原材料都是以美元计价的。由于驾车出行和航空旺季即将到来,WTI原油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攀升至每桶70美元。”
另外,今年夏天,美国以及巴西和阿根廷的农作物需要几乎完美的天气才能满足全球需求,因此任何恶劣天气都可能导致价格飙升。
金属受益于制造业供应链的快速补给以及未来几年的绿色消费前景,推动了经济风向标——铜本月稍早突破每吨1.07万美元。其价格是否会继续走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基础设施支出的认识程度,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多久。
华尔街已经对该前景表现出乐观情绪,花旗预计铜价将在未来几个月突破1.2万美元。此外,铜主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 Plc)和托克(Trafigura)表示,铜价可能大幅上涨,以刺激足够的供应,从而满足未来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需求。
澳新银行策略师丹尼尔·海因斯表示:
“我坚定地认为,目前只是大宗商品的暂歇期。任何令人失望的数据或不利因素总会引起获利了结的抛售,我认为整个行业仍有上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