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量观北外滩
此前说到交易盘流出避险,上周外资交易盘上半周大幅卖出下半周回流,同时配置盘大幅流入近120亿。我们认为北向有望恢复大幅流入。当前难做主要在于往往仅有为数不多的热点在涨,所有人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追热点还是坚守跌出价值但非热点的板块?
我个人作为ETF投资者不愿过多参与个股行情(也讲不得),还是希望坚守主线的同时在后续可能出现的热点中做一个配置。所以资金流跟踪策略一直呼吁大家主要关注三块:新能源系列,消费和硬科技。当前消费被白酒带动有望复苏,同时硬科技应该能够参与到跨年行情。近两周非银同样也发生异动,有望有一个右侧的买点。
结合定价权和模型信号,北向资金信号为:光伏ETF(159857.SZ)、电子ETF(159997.SZ)、计算机ETF(512720.SH)、5GETF(515050.SH)、传媒ETF(512980.SH)
同时,市场大单频频买入的行业对应ETF:证券ETF(512880.SH)、化工ETF(159870.SZ)、煤炭ETF(515220.SH)、银行ETF(515020.SH)、房地产ETF(512200.SH)。证券是个好标的,房地产受近期新闻影响较大,暂不揣测,但个人意见是做多还不如选房产后周期的标的。
当期我们认为跟踪北向较好,落地到ETF即为:看好光伏ETF(159857.SZ)、电子ETF(159997.SZ)、计算机ETF(512720.SH)、5GETF(515050.SH)、传媒ETF(512980.SH)。所以还是与往期一样,推荐电新+科技,继续关注消费,适当关注非银的潜在投资机会。
另外,周中在大幅流出时看到了“北向魔咒”的说法(北向持仓市值达到一定值时会大幅卖出),我个人的观点很简单,在以往的观察(数据均做过复权处理且并非北向整体数据)中并没有发现过明确的北向阈值用于有效择时,但能够看到北向自从今年在沪深300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仍旧线性流入,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持仓市值不断增加。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二者大致走势相当,所以我们认为“北向魔咒”这种说法隐含了一个“指数去年前高”的思路在里面。看北向架势应该是稳步加仓,持仓市值脱离指数达到新高或许指日可待。
我们收集了1300多个香港交易所席位在2300余只个股过去两年的持股明细数据,从中筛选出适合跟踪的席位进行加总、映射到中信一级行业上,并找出北向具有定价权的行业。特别要说的是,我们仅通过定期调仓跟踪北向特定席位资金在行业层面的出色表现,适当结合自己熟悉的宏观指标及技术形态主动择时效果更佳。
席位流入
上周配置盘流入近20亿,近三个月流入还是非常线性,稳步配置中国资产。交易盘自从今年起倒是时常能看到净卖出的情况。
叠加上周细分席位净流入变动可得:主要流出来自外资交易盘。但是当周外资交易盘从大幅流出到后半周回补,可以视为一个站稳的信号。我们认为流出主要是因为近期美元指数异常强势。
北向整体收益率继续向好,但轮动速度开始加快了。另外最近新朋友多,多说两句,不是我们不跟踪交易盘,正相反可以看到自从周期起来之后交易盘其实表现不俗。主要是因为交易盘一些偏爱行业无法利用ETF跟踪,同时经常大幅流入流出,中长期维度跟踪难度大。
综上,反正我看好光伏、硬科技等流入较大的行业。消费我自从上次被套了之后坚持右侧交易。
行业流入
这周北上资金整体主要买的就是电新电子。同时可以看到,通信的排名上升速度很快。
配置盘上周主要还是在补电新,能够看到近期主要的战场就是电新和科技。同时也有一部分消费。
拉长一些以月为单位仍能看到排名靠前的食品饮料。主线一共就三条,且买且珍惜。
交易盘相比来说就很难跟踪了:当周买入交运、机械电子等:
但当月其实基本和配置盘差不多,电新电子流入极大。
近期跟踪可得超额收益一般(上一期的农业真没想到是化肥,被种业政策背刺了),需要耐心等待涨幅兑现。根据资金流的角度仍旧关注新能源、消费、硬科技,同时非银获主力资金大幅流入可适当关注。
综上,我们推荐光伏ETF(159857.SZ)、电子ETF(159997.SZ)、计算机ETF(512720.SH)、5GETF(515050.SH)、传媒ETF(512980.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