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做生意的风险
开展新业务、开拓新渠道都会面临风险,在元宇宙做生意也不例外。2035年前更是如此。
用户参与度不可预测
虽然元宇宙可以通过2D的app和电脑端进入,但主要还是通过VR。然而,VR头显的出货量持续低迷,跟世界总人口或者社交媒体用户数量一比,简直不值一提。
根据每个人的偏好和健康状况,不同的用户对VR的反应可能不同。所以,元宇宙上的业务可能难以广泛展开。
加密货币价值瞬息万变
元宇宙上的商业交易将主要依赖区块链,要么通过加密货币,要么通过NFT。但是,加密货币的价值每天都不一样,元宇宙中的经济恐怕难以维持稳定。另外,大部分通过NFT的投资可能都不如现实世界中的靠谱。
比如,哪怕已经付款成功,NFT买家可能也不能合法改造购买的作品。这可能会劝退一部分消费者。
在现实世界的便携程度
完全建立在元宇宙里的公司可能会面临这个问题,只能面向使用VR的特定人群,难以转化成其它数字形式或者实体店。如果这些公司难以长期存活的话,可能会引发1990年代互联网泡沫类似的危机。
去中心化导致监管不足
很多评论员、分析师和开发者都同意,真正的元宇宙必须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人执管元宇宙,因此是全透明的、民主化的。但这也意味着元宇宙难以监管。即使有监管机构出台有力的政策,也难以在维持去中心化的同时得以执行。
监管不足会让企业,特别是SMB企业,暴露在风险之中。
元宇宙是否对传统企业构成威胁?
任何新渠道或新经济形式都会加剧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元宇宙也不例外。把握元宇宙先机的企业能够掌握优势。大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因此能更早进入元宇宙。
拉夫罗伦、耐克(NKE.N)等公司也已经在尝试VR相关项目,能够无缝进入元宇宙。尽管困难,大部分传统企业最终还是要融入。
Meta对企业主的建议
Meta(FB.O)在元宇宙方面的计划日渐清晰,对企业的影响将成为关注重点。Meta一直都看重企业家精神,很多营收也都来自小企业和本土企业。
随着Meta进入新发展阶段,它为企业主提供三个建议:
元宇宙会聚集全球各地的创作者、决策者和企业,形成一个共创空间,保证企业主能够享有安全的运营环境。
元宇宙的首个用例将旨在助力现实世界企业发展。比如,通过VR购物来增加零售销售量。
2D的app将作为连接当前数字现实和元宇宙的桥梁。鼓励企业增加在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和WhatsApp的曝光量,为未来转型做准备。
热门虚拟世界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经济价值曾一度超过5.5亿美元。元宇宙的增长肯定会更快、规模更大,企业应该现在就着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