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平台FTX宣告破产。此后,美国主流银行对处理电汇和持有加密货币行业的存款变得更加谨慎,而且监管部门的审查也越来越严格。
今年3月银门资本、硅谷银行、签名银行三大加密货币友好银行连连倒闭。
仅2个月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重拳出击”,先后起诉币安、Coinbase两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对币圈监管进一步收紧。不过两家公司都否认了这些指控,表示坚决抗诉到底。
尽管打击重重,但事实证明,加密货币公司们并没有那么轻易认输。
一个加密货币新银行系统正在悄然成立,只不过这一次它不再以美国为中心,而是变得更加分散,有时甚至不太宣传。
就如加密货币交易公司GSR的总裁和联合创始人Rich Rosenblum所说的:
“现在要了解加密银行,就必须自己做尽职调查,因为这些银行不那么知名,至少对加密货币社区来说是这样。”
就像如果不熟悉币圈的话,可能就没听过波多黎各地区注册的FV银行。这是一家美国中小型银行,也是该联邦第一家推出数字资产托管服务的银行。目前,它允许客户在同一个银行账户中持有他们的比特币和美元,并正在推出某些加密代币与美元的货币对,使用第三方主要经纪商进行兑换。
更多银行进入币圈
瑞士和亚洲的银行逐渐在币圈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它们对加密货币客户仍有门槛。
例如,渣打银行在一些新兴市场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持有两家英国子公司——加密交易平台Zodia Markets和托管单位Zodia Custody Ltd.的大部分股份,后者在4月完成了由日本SBI Holdings Inc.牵头的3600万美元的融资回合。
渣打银行向一组“非常精选”的数字资产公司提供银行服务,并支持他们向其平台的用户提供上线和下线服务,数字资产全球主管Rene Michau说:
“我们认为数字资产是未来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渣打银行对数字资产公司的服务包括企业账户、客户资金账户和外汇,主要位于新加坡、香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另一方面,英国的银行加密服务监管也更加收紧,公司被迫投向支付服务提供商。部分加密公司仍选择在美国开设银行账户,不过转向了少数较小的地区银行,如宾夕法尼亚州的客户合众银行已经获得不小人气。
客户合众银行的主要客户就包括币安、交易公司GSR、以及稳定币的发行方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 Ltd.。
系统重组仍面临挑战
为银行和其他公司提供监管问题咨询的Gallatin Group合伙人John Popeo表示,美国证交所的高调起诉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讨论“某些代币的法律地位”,这意味着银行在与数字资产公司合作的时候审查会更加严格,并且使其变得更加困难。
加密货币交易所历来难以找到银行合作伙伴来存储存款,并为数字资产的买卖提供资金转移。
在2018年数字资产还是一个新兴行业时,情况还稍微好点。但现在美国银行对于数字资产的准入“如临大敌”,意味着加密货币将进一步与传统金融业隔绝。银行希望在不触及用户资金的情况下为企业开立运营账户,不过有学者指出,“这还不足以运营业务”。
虽然前路艰难,但重建加密货币银行系统的工作仍在缓慢进行。
好消息时,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提供加密服务意味着新系统可能更有弹性。银行业务可能不再会像之前一样紧密相连,但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环,加密银行系统重组都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