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裕能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短期内碳酸锂价格主要受到春节、期货等因素影响存在波动的风险。公司原材料保持在正常库存水平,适量库存有利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据SMM,本周节后磷酸铁企业生产陆续恢复,磷酸铁成本倒挂,企业挺价意愿增强。铁锂节后第一周交易慢慢恢复,但仍不活跃,磷酸铁锂长单提交货为主,散单几乎未有成交。
记者独家获悉,中央环保督察组或将于三月进驻江西,赣鄱省内各地正在展开环境整治全面排查。此次环保督察,源起于较早前有关部门组织的环保巡察过程中,发现江西省内存在污水违规排放、危险污染违规物堆放等环境风险,反馈报告主要涉及九江、南昌等地。与前日网传“四部委四月份赴宜春进行碳酸锂行业环境督察”的传言信息有所不同,记者了解到,上述环保巡察报告并未涉及宜春地区。为应对中央环保督察组来赣工作,宜春市环保部门于几天前在宜丰县召开了应对和部署会议。据记者了解,与网传“部里对永兴处理结果不满意,要定性全国重大环保事件”传言不符的是,此次会议主要内容并未涉及位于宜丰的锂企——永兴材料。(一财)
连日来,关于江西宜春锂矿开采环保问题再现、锂渣处理不合规企业将被限制开工的消息甚嚣尘上。2月22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宜春碳酸锂龙头生产企业之一江特电机处得知,江特电机目前尚未接到任何环保检查的通知,企业正常生产。而另一位产业链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宜春头部锂盐企业目前仍然按照正常计划生产,开工并未收到影响。当天,记者还从宜春当地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每年4月有对企业的例行环保督查,但不是现在。(澎湃)
据广期所报告,碳酸锂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大致可以由下图所示:
在锂产业链上游,锂矿石或盐湖卤水形式的锂资源经提取后,在各环节分别经加工制得一次锂盐(如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二次/多次锂盐(如氟化锂、溴化锂)、金属锂等多种形式产品。
碳酸锂产业链中游主要是对由盐湖卤水或锂矿石生产的初级碳酸锂产品进行再加工,进而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及其他锂产品。目前,由于初级碳酸锂再加工的技术已十分成熟,锂矿冶炼企业基本上均能完成由锂矿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全过程。盐湖提锂企业由于提纯技术、成本考量等原因大多产品为工业级碳酸锂,下游正极材料企业则会根据产品需要,委托加工企业进行提纯除杂。
在产业链下游,碳酸锂主要用于制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还可用于电解质溶质、玻璃、陶瓷、空调制冷剂、稀土电解添加剂等多种产品。
据广期所报告,
1. 碳酸锂生产周期有一定季节性:1至2月由于青海盐湖结冰、企业例行装备检修、春节放假等因素,国内盐湖产量普遍下降30—40%。3月后随着气温升高,碳酸锂产量迅速回升,直到6月开工率达到顶峰。7月后由于夏季高温限电限产,碳酸锂产量小幅下降,但仍保持较高产量直到12月。
2. 碳酸锂产量提升周期较长:锂资源原材料的勘探开发是碳酸锂产能提升的基础,新矿山和新盐湖的开发需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勘探、可研、采矿权审批、生产工厂建设、产能爬坡。前三个步骤为前期准备阶段,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国家的审批流程区别较大,时间较为不确定。一般而言,新建锂辉石、锂云母冶炼工厂需要2至3年左右,产能爬坡至满产又需要1至2年左右;新建盐湖提锂工厂整个过程则需要5至7年。相比之下,碳酸锂下游正极材料企业扩产最短仅需6—10个月。
据广期所报告,碳酸锂价格影响因素可从供给、需求、成本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1. 供给:包括原料供应、产能利用率及新增产能释放、碳酸锂进口量、库存情况等四个方面
原料供应:锂辉石、锂云母及卤水等原料供给是否充足是碳酸锂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变化将直接影响碳酸锂的生产。我国锂辉石多为进口,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海外锂矿企业产能释放速度及疫情等影响进口的因素等。
产能利用率及新增产能释放:国内碳酸锂企业新建产能投产、产能利用率(如检修、限电限产影响等)对碳酸锂的价格造成影响。当产能集中释放时,碳酸锂市场供给大幅增长,足以满足下游需求,碳酸锂价格倾向于下跌。
碳酸锂进口量:现阶段我国仍需依赖进口满足碳酸锂部分需求,故碳酸锂进口量的变化会影响碳酸锂供给。碳酸锂进口量主要受疫情通关、海外假期等因素影响。
库存情况:上下游企业通过调节库存情况,调控碳酸锂现货市场流通量,从而影响碳酸锂价格。
2. 需求:包括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两方面
政策驱动:国家为了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经济,不断颁布新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激励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过去支持政策以补贴政策为代表,近几年主要政策有“双积分”政策和“绿牌”政策。
市场驱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补贴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促进作用正逐步消退,个人出于市场动机的购车比例已上升至接近75%。这一转变主要源于新能源电池技术提高及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两大因素。
3. 成本:碳酸锂的成本主要包含采矿成本和加工成本
其中采矿成本与上游锂资源的类型、品位以及所采用的采矿技术等有关。一般来说,提锂成本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锂辉石、锂云母、国内盐湖、南美盐湖。国内外相比而言,南美的盐湖资源、澳大利亚的锂辉石资源等国外锂资源品位普遍优于国内,故我国锂资源开采成本相对较高。
富宝锂电网发布数据显示,今日富宝碳酸锂指数报96167元/吨,上涨1834元/吨;电池级碳酸锂报99000元/吨,上涨15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综合)报94000元/吨,上涨20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长协均价91600元/吨,上涨50元/吨。氢氧化锂指数报87000元/吨,上涨1667元/吨。锂辉石(非洲SC 5%)报400美元/吨,持平;锂辉石(中国CIF 6%)报905美元/吨,持平;锂辉石指数(5%≤ Li2O <6%)报7675元/吨,持平;锂云母指数(2%≤ Li2O <4%)报2575元/吨,持平;磷锂铝石(7%≤ Li2O <8%)报8400元/吨,持平;富锂铝电解质指数(1.5%≤Li2O<5%)报2440元/吨,持平。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日均基差(对LC2407)走弱,日均报价-5000元/吨。
截至2月28日15点收盘,广期所碳酸锂主力合约LC2407收涨3.45%,报108000元/吨。
前20席期货公司持仓数据显示: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今日净持仓-30437手,处于净空头状态,较前一交易日的-33328手有所减少。前20席多头增持815手,前20席空头减持2533手。值得注意的是,位列前五多空共增仓2593手,其中多头增仓2827手,空头减仓234手。
碳酸锂市场热度抬升,收盘创年内价格高点。现货电碳报9.71万,工碳9.04万,工碳显著供应吃紧。反弹持续性或有所拉长,原因是消费旺季证伪需要时间,此外矿端报价和现货报价已经止跌,与去年下半年现货几乎每天下跌的情况差别很大,价格运行主要围绕着预期的变化进行。技术上看,碳酸锂反弹超预期,短线谨慎做多。
1. 国内江西、青海环保政策使得市场担忧产量会出现明显收缩,环保扰动因素加剧带动价格上行,碳酸锂期货多合约上破11万元/吨的核心压力位后,小幅回落,维持高位震荡运行。
2. 现货价格跟涨,但是弱于盘面上涨幅度,基差进一步缩小。SMM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900元/吨至98000元/吨,富宝电池级碳酸锂报价99000元/吨,环比上涨1500元/吨,现货市场端,询价增多,升水咨询商报价成交的情况较多。
3. 从环保预期来看,第一,据前期第一财经消息,中央环保督察组或将于三月进驻江西,赣鄱省内各地正在展开环境整治全面排查。环保督察对锂产业的影响来看,基于矿渣的堆存压力和环保处理压力,预计将从目前开始对碳酸锂的生产意愿形成一定影响。第二,青海盐湖地区在前期经中央环保督察后被指出多处盐湖资源存在无序开采、违法违规等行为,根据督察报告,青海省委、省政府需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要求,在45个工作日内报送整改方案至党中央、国务院。青海环保对锂产业的影响预计将在整改方案落地后,对企业形成环保成本压力和产量形成远期的制约。
4. 在环保预期带动市场产生供应收缩的背景下,期货盘面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上扬。
基本面上,锂矿价格基本持稳,散单市场多以询价为主,观望情绪偏浓,外购矿冶炼厂心理价位或与实际报价。现货价格重心略有下移,供给方面,假期结束初周,部分盐厂仍处于复工初期,整体现货市场供给表现仍然偏弱。需求端,下游采购意愿比较低迷,由于个别盐厂有调低销售价的意愿,致使现货报价有所下行。终端消费方面,近日部分新能源汽车车企有降价促销推出,加之2024年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及销售数据表现较为强劲,对碳酸锂的需求预期有一定提振作用。总体来看,碳酸锂现货基本面仍呈现供需两端偏弱局面,但需求端预期有转好迹象。
供应方面,3月国内碳酸锂总产量预期为44,048吨,环比增加30%,供应端仍有待复工复产。需求方面,中间生产环节2月订单部分提前生产,预计3月订单恢复正常,因此环比增速或较为亮眼,但实际难有明显增量。新能源汽车方面,产销双双环比放缓,库存压力有所缓解,2月销售数据表现平平。供应端扰动+环保问题可能会导致价格短期内偏强,且仓单库存近期出现连续消化,但仍有不小的库存和远期现货流通量增加的压力,关注逢高沽空机会,谨防资金扰动。
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抱有期待,叠加本周下游接货情况有所好转,仓单注销速度加快,需求转好预期强化,碳酸锂偏强震荡整理,从国内基本面来看,供需双弱格局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周内盐厂陆续复工,由于锂价长期磨底震荡接近成本线,产业利润较低,极易受到消息面以及资金情绪的扰动,目前阶段谨慎追空,等待上方压力位确立后择机沽空。策略推荐:建议谨慎观望。
成本端,本周国内锂精矿价格小幅下跌,锂盐生产企业对于原料的补库意愿不强,多持观望情绪。中长期维度看,今明两年是上游锂矿和盐湖放量的大年,碳酸锂供应过剩的压力较大。
需求端,环比出现小幅改善。春节假期电芯厂库存有一定下滑,节后询价变得积极。市场传闻宁德时代3月的排产增加,给材料厂的订单较多。据调研,3月下游排产环比有10%以上的增长。中游锂电逐渐进入排产旺季,但鉴于电池厂的高库存及订单前置,节后实际补库需求的强度仍需观察。终端市场方面,受节前促销活动刺激购车需求提前释放,春节期间消费者需求不振,且经销商库存仍需消耗,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或将继续环比下滑。综合来看,随着需求旺季的到来,下游有一定的补库预期,叠加供应端的扰动,短期碳酸锂合约可能仍有一定的上行动能。
操作上,近期多空双方博弈加剧,消息面扰动较多,建议投资者暂时观望为主。
1. 节前补库情况;
2. 矿端到港情况;
3. 企业开工情况;
4. 原料供应稳定情况;
5. 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6. 锂矿项目投产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