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区的Crocus音乐厅发生恐怖袭击事件,至少137人已被确认死亡,包括三名儿童。嫌犯已被逮捕,最高将处以无期徒刑。
无论幕后黑手是谁,莫斯科袭击事件都表明了两个关键:首先,恐怖组织可以利用现存的冲突和由此产生的媒体关注来推进他们的利益;其次,这些组织的行动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当前的冲突。
恐怖袭击往往会迅速引发投资者强烈的恐慌、不安和悲观情绪。这种情绪会进而影响他们在金融市场的行为和决策,经常导致行情大幅波动。
此次悲剧是俄罗斯过去20余年来伤亡最严重的恐袭事件,而且俄方将此次事件与乌克兰相联系,恐将对进入第三年的俄乌冲突带来重要拐点。
理论上而言,从大宗商品的角度来看,该事件会导致黄金和原油价格大幅上涨。黄金是避险资产,乱世出黄金自不必深入解释。俄罗斯作为全球原油生产大国,一旦局势升温会对原油供应带来瓶颈。
在此背景下,周一亚盘布伦特原油仅小幅上涨不足1美元,现货黄金则在冲高约10美元后抹消涨幅。从行情走势来看,莫斯科恐袭事件引发的情绪反应远大于市场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市场交投清淡。恐袭事件发生在上周五即将收盘之时,市场当天本来交投就比较清淡,周一开盘后行情反应平淡,也跟亚盘交易量本就是一天中最低迷的时间段息息相关。
上周五,由于没有重要的经济数据,也几乎没有财报,市场交投异常清淡。道琼斯市场数据公司数据显示,美国多个证券交易所的总成交量仅为92.2亿股,为11月27日以来最低。恐慌指数VIX徘徊在13左右,今年以来都处于低位。
而周一亚盘开始交易时,欧美市场的交易员尚未开始活跃,交易量较周中亚盘更是低迷得多。
第二,情绪消化。事件遇上周末,交易员的恐慌情绪有充足的消化时间。如果恐袭发生在周中,市场的表现有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此类突发事件出现后,市场参与者可能会立即想到以下问题:是谁?还会有另一次袭击吗?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候会发生?行情波动通常就是由这种恐慌和不确定性推动。
但是,经过一个周末后,交易员对这几个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ISIS宣布对事件负责,4名直接涉事的嫌犯已经被逮捕并且已经接受审讯,俄方立即加强了警惕且凶手落网导致后续另一次袭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第三,意外之中存在一定确定性。ISIS称对恐袭事件负责,俄方则将事件与乌克兰相联系。无论是ISIS与俄罗斯,还是俄乌之间,纠纷均由来已久,并非突发,再加之美国3月初曾对恐袭有所暗示,因此这次恐袭虽是意料之外的惨剧,但也颇有点“意料之中”的意味。
这导致事件有了更大的“确定性”,市场最怕的是意外。接下来,投资者将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主要是俄罗斯是否坚持把矛头指向乌克兰,从而导致俄乌冲突局势恶化。
近期,俄乌双方均加大了对彼此的轰炸和袭击,针对的都是能源设施。如果力度继续加大,全球能源供需动态恐受到更大扰动,引发油价飙升的风险。
关于枪手如何冲进音乐厅并向人群开枪,放火焚烧建筑物后逃离现场,俄方对恐怖分子疯狂追捕的新细节逐渐浮出水面。
在首次报告枪击事件约14小时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宣布逮捕11人,其中包括4名“直接涉案人员”。他们被控实施集体恐怖袭击并导致他人死亡,目前暂被下令审前羁押至5月22日。
恐袭事件后,俄罗斯社会出现恢复死刑的强烈呼声。俄罗斯从2010年1月1日起废除死刑,俄联邦委员会宪法委员会主席克里沙斯表示,除非修改宪法,否则无法对此次事件嫌疑人判处死刑。因此他们面临的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
枪手似乎精心策划了这次袭击,他们在紧急楼梯间放火,目的就是将人们赶向大厅中间的“杀戮区”。
嫌疑犯在俄罗斯布良斯克南部地区被捕。当局称他们毁掉了自己的车辆,然后逃进附近的森林,正是这个时候遭到了逮捕。新发布的视频显示,俄罗斯安全部队正在进行审讯,其中至少一人在审讯期间讲塔吉克语。
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则称,四人都来自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外交部最初否认嫌疑人是该国公民。
普京和塔吉克斯坦领导人埃莫马利·拉赫蒙在周日的电话谈话中表示,“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的安全部门和有关机构正在反恐方面密切合作,而且这项工作将得到加强”。此前有报道称,伊斯兰国呼罗珊省(ISKP)招募了来自塔吉克斯坦等中亚的激进国民。
一些审讯视频显示,这些嫌犯受到俄罗斯安全部门的酷刑。俄罗斯网民流传的一段视频似乎显示,安全部队成员割下了一名男子的耳朵,然后塞进他的嘴里。另一张照片似乎显示,安全部队用枪托殴打一名躺在雪地里的嫌疑人,并用脚踢他。
在法庭上,三个嫌犯出现严重瘀伤的迹象,包括脸部肿胀,其中一个嫌犯则坐在轮椅上从医院被带到法庭,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一直闭着眼睛坐着,身上有多处伤口。一个嫌犯的耳朵部位则缠着很厚的绷带。
其中一名嫌疑人表示,有人向他提供资金,让他在克洛库斯市政厅发动袭击。向他提供资金的人到底是谁?
伊斯兰国称其对事件负责,并在Telegram上表示,此次袭击是由四名武装分子“配备机枪、手枪、刀具和燃烧弹”实施的。
白宫周六发表新声明,重申伊斯兰国对周五袭击事件负责,并对俄罗斯指责乌克兰的言论做出回应。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德丽安·沃森说:
“伊斯兰国对这次袭击负有全部责任……乌克兰没有任何参与。”
《纽约时报》援引纽约反恐分析师科林·克拉克的话说,ISKP在过去两年里一直“关注”俄罗斯,“指责克里姆林宫手中掌握着穆斯林的鲜血,并提到莫斯科对阿富汗、车臣和叙利亚的干预”。
俄罗斯官员对美国对此次袭击事件的公开评论感到愤怒,并表示必须允许俄罗斯调查人员得出自己的调查结果。
周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无视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伊斯兰国是幕后黑手的说法。她表示:
“我希望他们能够这么快解决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但是不,60多年来他们始终没能查出是谁杀了他。或者也许那也是伊斯兰国?”
她补充说:“在对克洛库斯市政厅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完成之前,华盛顿任何为基辅开脱的言论都应被视为证据……毕竟,美国自由民主党资助基辅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恐怖活动以及参与拜登家族的腐败计划已经持续多年。”
俄罗斯当局尚未对伊斯兰国是幕后指使的说法发表评论。普京表示,袭击者在试图逃往乌克兰时被抓获。普京表示:“根据初步信息,乌克兰方面为他们准备了过境窗口。”普京将这次屠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暴行进行了比较。
“我们的军事部门、我们的紧急服务部门……我们的调查人员正在努力查明……谁为他们提供了交通工具,……谁给了他们武器。”
乌克兰迅速驳斥了俄罗斯的说法,称其“完全站不住脚且荒谬”。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和一些西方评论员表示,整件事是克里姆林宫为了巩固俄乌战绩而组织或促成的“假旗”事件。当然,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这些说法是正确的。
泽连斯基说:“他们与我们作战,他们不关心自己国家境内发生的事情。”他说:
“这位绝对悲惨的普京没有关心自己的俄罗斯公民,及时向他们发表讲话,而是沉默了一天——思考如何将这件事与乌克兰联系起来。”
专家称,未来几天我们就会知道,克里姆林宫声称乌克兰参与其中是否只是情报失误的一种分散注意力的策略,或者是否会被用来鼓动战争升级。
俄罗斯当局肯定会采取行动——任何国家都会在这种袭击之后采取行动。但考虑到普京一贯的“俄罗斯人民保护者”的形象,报复的可能性就更大。
查塔姆研究所的顾问研究员凯尔·贾尔斯 (Keir Giles)认为,普京将趁机发动又一轮军事动员。他于2022年9月宣布“部分动员”预备役人员,导致又征召了30万名士兵,但军事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战争前途未卜,而双方死亡人数巨大,可能有必要进行另一轮动员。
贾尔斯说:“这为加强征兵动员、聚集他们所需的人力提供了借口。”他补充说,这使得克里姆林宫可以制定“否则不会受欢迎”的政策。
普京表示,他期待与其他国家合作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我们将团结起来打击这一共同的敌人——国际恐怖主义,无论它在哪里露出丑陋的一面。”
普京还表示:“所有肇事者、组织者和下令实施这一罪行的人都将受到公正且不可避免的惩罚——无论他们是谁,无论谁在指导他们。”他并没有将大屠杀归咎于任何特定的恐怖组织。
对于任何国家的安全部门来说,铲除恐怖分子组织都不容易,但仍有不少专家认为,此次恐怖袭击俄罗斯彰显了俄罗斯庞大安全部门的工作不力,并证明俄乌冲突和国内的政治压力分散了安全部门的注意力。
首先,美国政府三月初公开警告称,它已获悉恐怖分子“即将计划针对莫斯科的大型集会”。据称该警告还私下与俄罗斯政府分享,表明华盛顿掌握了一些相当具体的情报。但俄罗斯当局似乎没有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此类大型集会,许多目击者表示,事发音乐厅的安全人员数量极少。
其次,人们还普遍认为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威胁已经消退,“每个人都放松了,普遍感觉不再存在严重威胁,”一位研究俄罗斯境内这一现象的分析师表示。
英国首相亨特表示,莫斯科恐怖袭击后,英国也“绝对”应该担心伊斯兰国对英国构成的威胁。英国财政大臣告诉天空新闻,英国情报机构近年来成功地阻止、挫败了许多恐怖主义威胁。“但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如果是伊斯兰国,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完全不分青红皂白。他们准备以最可怕的方式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