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9%,进口同比增长5%。
据海关统计,出口方面,我国传统领域和新业态均表现亮眼。一季度,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势头良好。机电产品出口3.39万亿元,增长6.8%,占出口总值的59.2%;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汽车、船舶分别增长8.6%、21.7%、113.1%。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9757.2亿元,增长9.1%。
据海关统计,从贸易伙伴看,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82万亿元,增长5.5%,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对其他9个金砖国家进出口1.49万亿元,增长11.3%。对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1.27万亿元、1.07万亿元、5354.8亿元、5182亿元,合计占33.4%。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4月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二季度我国进出口持续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长通道。关于二季度的形势,王令浚认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给外贸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要看到,当前外贸发展也有不少有利因素。全球贸易正呈现出趋稳改善的迹象,WTO预测今年贸易反弹,推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会同比增长2.6%,联合国贸发会的最新报告也认为,全球货物贸易趋于乐观。
据外媒报道,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煤炭进口量同比基本持平,受需求疲软和国内价格下跌的影响,国际货运量受到压制。根据海关总署数据,3月份的煤炭进口总量为4138万吨,与去年同期的4117万吨相比增长不到1%。中国煤炭价格下跌意味着进口煤炭正在失去其相对于国内供应的价格优势,高额的国内库存也对上个月的需求造成了压力。然而,受1月和2月同比增长23%的影响,第一季度煤炭进口量增长了13.9%,达到1.159亿吨。
据外媒报道,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铁矿石进口同比增长了0.5%,预计在农历新年假期后需求将增加,因为钢铁生产商通常会加大生产力度。根据海关总署数据,3月进口铁矿1.0072亿吨与2月份进口的9751万吨和2023年3月的1.0023亿吨相比有所增加。钢之家数据显示,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在3月底增长了5.3%,达到1.421亿吨,创下2023年2月底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期货分析师表示,相对较高的进口水平可能是因为预期钢铁厂将在3月恢复生产,进而相应推动矿石需求增加。然而,需求在上个月较预期疲弱,加上进口量较高,导致港口库存增加和价格大幅下跌。
据外媒报道,海关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大豆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20%,达到了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受利润较低的养猪行业影响,饲料消费减少。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3月份的大豆总进口量为554万吨。今年1月至3月,中国共进口了1858万吨大豆,较去年同期下降10.8%。这是自2020年以来首个季度进口量最低的数字。这一数据与分析师和交易商对第一季度进口量预测的1800-1900万吨相一致。上海汇易咨询公司分析师表示:“我们认为今年进口量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减缓,因为中国的饲料需求和消费者消费都较为疲软。”尽管最近出现了一系列取消订单的情况,但预计中国的粮食和油籽进口量今年仍将保持接近创纪录的水平,因为全球价格较低和国内产量不足促使采购行为。
据外媒报道,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铜进口量环比增长16%,因工业活动回暖和需求改善。海关总署称3月份的铜及铜制品进口总量达到474000吨,较去年同期的408174吨增加。商品研究机构CRU的分析师表示,双位数增长是相对较低基数的结果,去年3月铜需求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限制。与此同时,买家在3月初预期需求改善,增加了更多的订单。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的铜及铜制品总量为138万吨,同比增长了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