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路,不孤独。欢迎来到夜读栏目,本期内容来自期货实战排排网文章。欢迎大家下载金十期货APP(点击下载地址),订阅交易夜读专栏!
【期货交易夜读音频版】
女声普通话版 下载mp3
直觉指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感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智慧。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依靠的经验法则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都有一个装满经验的“工具箱”,能够凭直觉快速判断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哪条法则,并按照这条法则作出投资决策。
直觉指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感觉,它似乎比意识更快,但我们并不知道它发生作用的潜在原因,而且它很强烈,能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直觉意味着当事人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说出原因。
直觉并非突发奇想,也不是第六感,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智慧。从定义上看,当事人不可能知道原因,如果你不停地追问,他也会随便编造些理由。认真对待直觉意味着我们要尊重一个事实:直觉是智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如果一个直觉向来很准的人有不祥的预感,你千万不要追问他缘由,而是应该立即采取行动。
我觉得大学课堂里所讲的商业类课程,大部分都应该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教授学生如何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作出合理的决策。在我的认知里,读工商管理硕士时学到的东西用处也不大,因为人们的决策大多靠的是直觉。而且,大学里没有人教你关于直觉的知识。
企业管理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相互矛盾,有的不一定可靠,还有的令人疑惑。然而,尽管数据非常多,却没有算法可以帮助管理者作出最佳决策。但那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也许会有某种预感,知道哪种决策是最佳的,这就是直觉。
国外一项针对企业管理者的调查结果显示,50%的决策是依靠直觉作出的,这一比例高得有点儿出乎意料。但是,这些管理者并不会当众承认这一点。如果管理者公开承认这一点,大家可能不会欣然接受,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直觉是不可靠的,任何决策都应该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想要的是理性判断,而不是直觉。在凭借直觉作出决策后,我们还需要把它解释清楚,找出支撑这个决策的理由。而且我们会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总是担心自己忽略了某些细节,所以不得不继续搜集更多事实来证实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调查结果显示,职权越高的管理者越倾向于依靠直觉,但大多数人表示,当不得不向第三方证明自己决策的合理性时,他们会隐藏自己的直觉,并为基于直觉的决策寻找理由。
或许大多数人只学到了一种合理的决策方式,就是那条古老而美好的决策原则:罗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及其结果,评估每种结果的效用,用效用乘该结果出现的概率,然后选择乘积最大的那个方案。可问题是,在现实的投资领域,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依靠的是良好的直觉。
其实在我看来,越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传统的决策理论越没用。他们依靠的经验法则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适应性工具箱”,里面有一套根据个人经验和价值观总结出来的经验法则。在这样一个重视高效利用时间的社会,这些经验法则是他们作出投资决策的基础。
但这些法则并不总是有效,就像锤子不可能解决家里所有的维修问题一样。所以,每位投资者都需要一个装有各种工具的“工具箱”。优秀投资者都有一个装满经验的“工具箱”,并且他们能够凭直觉快速判断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哪条法则。比如,投资者在训练期间被反复灌输“严格止损”这条法则,当发生意外事件时,他们可能就会无意识地按照这条法则作出止损决策。所以很多时候直觉是经验的一种反映形式。
还有一些经验法则会强调做事的先后顺序,比如按照季节性规律进行交易,投资者会先依据季节性原则制订交易计划,然后寻找有没有导致违背供求关系出现季节性变化的因素,再分析该因素的作用效果。一般来说,在刚开始进行期货交易时,交易者不会采用这些简单的方法,而是需要先了解影响市场走势的各种因素,最后才根据经验简化自己的整套交易法则。
和任何工具一样,没有哪条经验法则总是好的或坏的,这取决于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些最糟糕的决策往往来自带有破坏性情绪的经验法则,比如不惜任何代价进行报复。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沃伦·巴菲特为了报复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违背了此前达成的回购协议,大量购买该公司的股票,直到拥有该公司的控制权,解雇了管理层。巴菲特报了仇,但得到的却是一家每况愈下的公司。据估计,那次投资他损失了大约2000亿美元。
很多投资者都是用简单法则进行选股,比如查看企业当期营业收入和利润,再判断未来一段时间该企业的经营情况。那么,怎么知道一条经验法则是否有用,或何时有用呢?我认为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检验这些法则。检验法则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法则越具体,越容易检验。
关于如何选股,传统的想法是用复杂的分析解决复杂的问题。很多公司会先分析宏观市场环境,然后分析行业状况,最后进行经营情况对比。但是,令人沮丧的是,很多基金经理往往不采用这个模型,而是使用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经验法则。比如,一家基金的投资经理依靠的是“主要客户最近购买情况”法则。如果主要客户有9个月或更长时间没有采取行动,就可以将该公司视为不活跃公司,反之则视为活跃公司。
这条简单法则只关注一点:主要客户最近一次购买的时间。这条法则是不是过于简单了呢?它忽略了主要客户的购买数量、购买时间间隔等信息。使用这条法则似乎表明人们并没有理性地作出决策,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处理所有必要的信息。
我选择了化纤行业、服装公司以及客车运输公司,通过简单方法来选股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7%、83%、77%,这项研究也说明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往往少即是多。
对后见之明(事后诸葛亮)而言,更多意味着更好,也就是说,当所有数据都是已知的时,对比而言复杂方法更有效。预测未来则意味着只有一半数据是已知的,另一半需要预测。因此,复杂模型适合解释过去的事情(后见之明),而简单的经验法则更适合预测未来。
后见之明和先见之明有着天壤之别。我经常收看与股票专家有关的采访节目,当股票专家被问到为什么银行或其他股票昨天大幅上涨时,他们总能给出解释,这就是后见之明。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能够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对原因加以解释。主持人一般不会问这些专家银行的股票明天是否会上涨,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预测。正如许多研究所表明的,如果让金融专家预测股票的未来表现,他们的成功率往往低于50%或者更低。
当简单法则比复杂方法的预测成功率更高时,就产生了少即是多效应。其原因并不在于简单法则拥有某些“特权信息”,复杂方法拥有简单法则运用的所有信息。复杂方法考虑了太多细节,而且很多都是无关信息,所以会导致预测失败。
主流观念认为优秀投资者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比如聪明、强势、坚毅、自信等。很多人甚至认为,这些性格是天生的。但是,优秀不是所有性格特征的总和,而是某些特征的集合。然而,我们无法得知领导者在某种情况下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决策。最重要的是,这种看法只关注人,而忽略了人必须处理的问题。优秀投资者的优秀其实体现在人和市场的匹配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哪一种性格会让投资者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或者解决所有问题。
甄选优秀投资者的方法之一,是停止寻找优秀者的特征,而改为辨识那些能够使用睿智的经验法则的人。他们大多凭直觉作出决策,而无法给出相应的解释,就像我们会流利地讲汉语,但被问到具体语法时却支支吾吾。真正的优秀是指,投资者凭直觉就能够判断哪条法则适用于哪种情况。
很多人把直觉视为理性的对立面,其实不然,直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智慧,它建立在复杂的无意识地权衡所有信息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个人经验和睿智的经验法则的基础之上。要想成为理性的人,既需要推理,也需要直觉。深思熟虑和逻辑思维并不总是优于直觉,反之亦然。逻辑或统计思维适用于处理已知风险,但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里,良好的直觉和经验法则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