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独立评估办公室主任查尔斯·科林斯(Charles Collyns),以及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经济事务教授迈克尔·克莱恩(Michael Klein)
周一欧盘,现货黄金维持下跌趋势,盘中一度跌破3000美元关口,为3月21日以来首次。随后反弹至3020美元附近,较日低反弹近50美元。
自2023年底以来,黄金价格已飙升超过40%,2025年3月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这一暴涨并非源于珠宝或工业需求的突然增长,而是反映了黄金作为金融资产的属性正在被重新定价。
历史上,黄金一直被私人投资者视为对抗通胀或经济政治动荡的避险工具,同时也是央行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近期金价的戏剧性上涨?
黄金价格的大幅波动主要体现其金融资产角色:尽管作为商品,黄金的供需变化会带来价格小幅调整,但私人投资者和央行的持仓变动往往主导金价走势。与债券或股票不同,黄金虽无显性收益,却能在预期价格上涨时提供投机空间,并对冲其他资产的风险。黄金ETF的普及更扩大了投资者基础,加速了资金流动。
黄金常被视为对抗通胀的利器——当现金和固定收益资产贬值时,金价往往反向走强。上世纪70至80年代,油价冲击引发的通胀潮就曾推动金价大幅波动。然而,投资者也需权衡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若政府债券实际收益率(扣除通胀后)走高,持有黄金的吸引力便会下降。
自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实施美元储备冻结制裁,全球央行购金速度翻倍。中国、波兰、土耳其和印度等国大幅增持,2022年以来每年净购入超1000吨,是2010-2021年均值的两倍。这一趋势折射出去美元化战略,但实证分析显示,近一年金价上涨仅6%归因于央行需求,47%的动力来自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激增。
2024年末至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飙升至2020年疫情峰值水平,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连锁反应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扰乱供应链。当前金价走势与2020年疫情初期高度相似,但这次的政策不确定性更集中于贸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