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多晶硅期货盘中大幅拉升,主力2508合约一度逼近6%,工业硅期货盘初大幅上涨,后快速回落,随后震荡走高,跟随多晶硅价格上行,主力2509合约涨幅达3%,市场情绪持续回暖。近期受政策面预期以及现货价格连续调涨影响,多晶硅期货持续飙升。下游有机硅拉涨情绪普遍一致,纷纷上调报价。
据SMM了解,主流硅料企业报价逐渐开始清晰,7月10日多晶硅价格指数为44.8元/千克,N型多晶硅致密/复投料报价43-49元/千克,颗粒硅报价41-46元/千克。部分企业报价49元/千克,部分稍靠后企业报价45元/千克左右。据了解导致报价较此前预期大辐上涨的原因在于此次完成成本核算中的折旧成本或将按照全产能折旧来算,拉高了折旧成本线。
根据硅业分会昨日发布的数据,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3.71万元/吨,环比上涨6.92%。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3.56万元/吨,环比上涨6.27%。另外,该机构数据还显示,本周多晶硅报价大幅上调25%—35%,只不过新订单成交量有限。硅业分会指出,此次提价主要是由于多晶硅企业超一年以上亏损运营,为清库存导致价格已远低于综合成本,为符合“不低于成本销售”的价格法规要求,硅料企业一次性提价至综合成本线之上。不过,硅片企业短期内仍持观望态度,暂未大规模接受涨价。
此次多晶硅价格的上涨,标志着行业进入新一轮价格调整周期。目前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9家,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差异影响,综合成本各不相同,硅料报价亦呈现分化。在有限的下游需求下,品质差异不大且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将优先成交。因此在本轮提价过程中,综合成本较高的企业则处于相对劣势,若长期库存积压且缺乏现金流支撑,将面临停产风险,进而推动多晶硅供应结构重塑。因此预计短期内多晶硅市场仍将以观望为主,价格或将受市场预期影响有小幅抬升,待供需关系出现实质性改善,并在政策严格执行有效防止落后产能复产的前提下,多晶硅价格将逐步恢复至合理区间。
市场消息称多晶硅将进行成本摸排定价,低于最低成本价或面临处罚;原定复产取消,行业或通过收储、协会制定标杆成本价以及将光伏从制造品作为能源品定位等路径实现产能逐步出清。目前多晶硅交易逻辑处于政策调控和多方消息的发酵期内,行业反内卷减产预期加速。盘面波动率提升,整体存在较强支撑,不宜逆势沽空、可选择观望或轻仓试多。工业硅仓单下降但社库积累压制反弹空间,仍以高抛思路对待。重点关注双硅减产执行力度,以及PS/SI比价回升后多PS空SI机会。
近期“反内卷”题材持续发酵,市场预期或通过“最低限价”方式进行调控。现货厂家报价一定程度基于完全成本考虑,N型复投料再涨1000元/吨至40000元/吨(SMM),同时下游硅片、电池片等产品也有尝试探涨现象。在品牌交割模式下,期价上涨后,多晶硅仓单增量有限,盘面跟涨现货动能较强。
从供应端来看,目前多晶硅所有厂家均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然而,市场对新产能投放的预期却在不断增强,虽然价格开始有所拉升,部分企业有意愿新增新产线,但是下游需求受到反内卷会议影响,产能大幅下滑,因此较难有强烈意愿开工。需求端的表现则相对疲软。下游光伏组件排产已下调至一定区间,需求边际转弱。硅片企业随着利润下滑,预计整体产量继续下滑,电池片企业也有减产计划。预计整体而言,多晶硅需求端面临着较大压力,库存方面,多晶硅库存处于高位状态。硅片企业前期采购的多晶硅尚未完全消化,导致库存积压,对市场价格形成明显压制。短期多晶硅仍处于去库存阶段,期货上涨幅度可能受到拖累,多晶硅由于净利润为负,预计仍有动能上行。但是整体注意高位出现换手,同时企业开始套保情况出现,不宜过分追高。
市场对于多晶硅产能合并事宜基本有一致预期,当前盘面的矛盾核心是限价的具体方式和下游是否能够承接高价多晶硅料。倘若N型183硅片价格再度上调至1.5元/片,则硅片环节可以接受40000元/吨以上的多晶硅价格,同时电池、组件价格上调0.4元/W左右,亦可接受上游涨价。对应到电站环节,组件价格上涨20%,电站投资成本增加6%左右。近期硅片、电池价格普遍上调,下游对多晶硅价格上涨的接受度增加。短期来看,在政策预期下,多晶硅期货或偏强,但当前绝对价格较高,需关注市场情绪变化。盘面价格波动较大,谨慎追涨,注意风险防范。
硅产业链现货市场表现平稳,下游多晶硅则呈现强势特征。工业硅方面,华东553#报价8750元/吨。西南地区丰水期电价优势明显,有效降低边际生产成本,供给端呈现强劲态势。随着丰水期电价优势释放,西南地区工业硅企业的复产预期逐渐转化为实际产能。下游有机硅和铝合金报价平稳;多晶硅企业报价强势,N价格指数40元/千克,日环比上涨1.3元/千克;多晶硅下游硅片厂报价有所上调,N型硅片价格指数报价0.88元/片。当前资金扰动明显,需重点关注“强预期、弱现实”这一核心矛盾。近期多晶硅价格上涨带动工业硅价格联动走强,多晶硅利润好转有助于带动工业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