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木主力合约早盘开盘后直线下挫,触及跌停780元/立方米后快速反弹,但无法突破800关口,随后震荡下跌,最终收跌5.12%,报收787元/立方米。
新湖期货分析指出,短期呈现出供应略强、需求相对中性偏弱(主要为无节材/集成材需求带动、口料材无明显改善),整体无显著性矛盾。但近期海运费再度上涨、11月新一轮外商报价120美金/JAS方(+5),外盘报价偏强,进口成本维持上移;虽国内报价受下游需求制约,价格维持弱稳,但在此情形下,现货暂不具备较大下行空间,关注后续国内现货价格动向,以及最新一轮外商报价的成交情况。整体上,当下01盘面存在较明显的低估,但受到持仓量/流动性制约,短期建议观望为主,持续关注经贸谈判后续进展(特别港务费是否取消)及现货动向。
中辉期货认为,全球木材供应增加是导致原木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木材产量同比增长8.2%,房地产市场疲软削弱了原木需求,国际海运成本下降降低了木材进口成本。据木联数据,本期港口原木出货量继续回升,港口库存顺势下降,创今年1月末以来新低,主要由于江苏港口库存骤降,但同比仍旧高出两成多。市场传后期01合约及之后升贴水规则修订情况的传闻,不过暂时没有具体修改规则传闻,叠加中美贸易战缓和,之前在贸易对峙阶段已经有原木进口船只被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据悉折合进口成本每立方米增加10几美金。而涉及的船队跟多家木材出口商均有合作。因此短期内随着关系缓解,成本有回落压力。原木期货短期有望延续弱势结构运行。
多晶硅主力合约早盘跳空高开,随后维持高位震荡,临近早盘收盘继续走高,午后涨幅扩大,最终收涨3.82%,报收54510元/吨。
光大期货认为,西南减产在及,硅厂持货挺价,硅煤及电价成本上行,工业硅运行重心向上抬升。因行业协会配额安排,11月后硅片减产基本确定,周内硅片排产大幅提升,当前的高产出更倾向于企业配额前集中抢产阶段,并不能确认为需求实际改善信号。10月尾周或成为产业抢产冲刺阶段,集中备货型回暖不需有续航力。但因当前下游采购首度超过上游产出,短期对多晶硅下方存在一定支撑。重点关注产业排产和行业收储动态。
中信建投期货指出,市场对“反内卷”仍抱有乐观预期,但客观来看产能整合会涉及反垄断、出资、产业链利益分配等等诸多细节,乐观预期并非一蹴而就的线性外推,在政策空窗期更应保持理性。考虑到成本支撑的有效性以及现货价格坚挺,多晶硅期货价格持续深跌的可能性或不高,逢低布多依然具备性比。
广发期货表示,供应端,周度产量环比下降0.15万吨至2.95万吨。随着西南地区产能逐步关停,11月产量有望下降至12万吨左右。需求端,硅片排产增加,供应压力减少,但下游采购减少,因而依然有累库压力。目前多晶硅市场较为稳定,一方面关注政策落实以及产量控制情况,另一方面关注需求端是否有订单增加支持供应的增加。目前来看,多晶硅还是以高位震荡为主,观望为主。关注是否会有进一步落地措施或政策。
沪铜主力合约早盘跳空高开,随后维持高位震荡,午后再次刷新2024年5月以来新高至88700元/吨,随后震荡小幅回落,最终报收88370元/吨,涨幅1.73%;国际铜主力合约收涨1.98%,报收78860元/吨。
一德期货表示,ICSG数据1-8月全球铜精矿产量供应增长大幅低于冶炼增长。随着印尼Grasberg铜矿调减产量,四季度铜精矿供应更趋紧张。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的强化,沪铜整体呈现震荡走高的走势。
国信期货指出,印尼铜矿仍处于停产状态,原料供应担忧以及铜需求的长期增长,持续给予铜价中长期的利多驱动。宏观利好情绪与铜较强的基本面形成共振,推动铜价不断向上冲高。关注高铜价之下,现实采购需求走弱可能对价格上涨造成的阻碍。整体而言,铜价中期预计震荡偏强运行,警惕波动性放大带来的风险。
长江期货认为,铜精矿紧张以及未来进一步收紧预期持续,算力建设带来的电力等需求使得铜长期需求前景依然乐观。短期宏观情绪偏暖,美国通胀增速放缓降息预期增加,考虑到铜价走高对下游需求抑制明显,铜价或维持偏强震荡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