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份,对冲基金界很多鼎鼎大名的公司都创下了历史,当然,这是不光彩的历史。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的成绩单:
• 能源对冲基金Zimmer Partners第一季度三个月都亏损,累计下跌55%。一月底基金总资产为10亿美元,现在大概只剩下5亿美元。
• 新泽西州的Crawford Lake Capital Management第一季度亏损高达35.6%。
• 迈克尔·辛茨管理的澳洲对冲基金CQS在3月份的下跌33%,几乎是此前最差月份跌幅的3倍,该公司资产池中结构化信贷资产也大幅下跌,重仓资产支持证券(ABS)的CQS策略下跌幅度超过40%。
• Benjamin Fuchs的多策略投资基金BFAM Partners3月份亏损17%。
• 桥水基金因2月底在市场暴跌之时押错了方向,旗下最为知名的纯阿尔法2号(Pure Alpha II)基金在第一季度亏损约20%,其中3月份下跌约16%。
• 新加坡Graticule资产管理公司的亚当·文莱管理的宏观对冲基金下跌9%,创有史以来最大跌幅。他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3月份是“剧烈动荡”的一个月,该基金在日本和美国股市以及一些固定收益的投资中均亏损严重。
根据彭博初步汇编的数据,3月份有四分之三的对冲基金亏损,为数据汇编30年以来业绩第二差的时期。
对冲基金为何集体惨亏?
对冲基金的糟糕成绩,显然和市场的暴跌有关。冠状病毒疫情流行之际,全球股市暴跌,债券市场和货币基金市场自然也不能幸免,恐慌指数VIX一度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数年不遇的股灾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基金经理本身也难辞其咎。
我们知道,资本市场向来是难测的,坚持某种策略也不能百分百保证获利。然而,对冲基金向来以高收费闻名,通常他们的收费结构是2%基础管理费+20%浮动业绩收费,在所有基金中收费是最高的。
投资者愿意支付这些费用,当然是寄望于对冲基金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当其它投资策略在经济低迷和市场动荡亏损时,反而能够为客户保本,甚至赚钱。
但这些对冲基金在收取了高额管理费的情况下,还亏损惨重,投资者忍不住要质问这些管理人勤勉尽责了吗?
DynamicBeta的创始人安德鲁·比尔(Andrew Beer)也表示:
“对冲基金在牛市期间收取高额业绩管理费,但不会为熊市的下跌做出弥补,基金经理们不会把管理费退还给投资者。”
他表示,目前的收费结构意味着基金经理稳赚不赔,而投资者要承担所有风险,这意味着基金公司的激励和投资者的利益出现了偏离。
痛定思痛:惨败后吸取两大教训
当然,对冲基金集体亏损的现象比较罕见,因此,这个现象并不是说明对冲基金这种投资形式行不通,高明的基金管理者利用对冲能大有可为。
(一般而言,对冲基金会采用对冲交易手段来防止风险、保障收益的基金,它们受到的监管限制最少,可以采取包括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种等一切手段。)
惨败之后,最重要的是,基金经理能否吸取教训。以下提供两点经验:
①要积极调整头寸,勤勉尽责。
还是以著名的桥水为例,它的策略是风险平价,即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保持组合内各种总资产的风险相等。
以往桥水的业绩都很亮眼,2019年Pure Alpha II才出现了二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并且仅仅下跌0.5%。但这次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桥水没去平衡它的风险平价,才导致2020年3月份的大跌。
但之后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迅速调整了策略,随后在欧洲股市,凭借140亿欧元的空头头寸赚得逾40亿欧元,填补了部分亏损。
②分散投资是永恒的真理。
能源对冲基金Zimmer Partner亏损了55%,但Zimmer旗下另一支更大的公用事业基金3月份仅下跌4.7%,一季度累计仅跌4%。
同一家公司的两支基金的差别在于,能源对冲基金Zimmer Partner以 Alerian MLP基础设施总收益指数为基准,而该指数在3月份下跌了48%,一季度累计下跌58%。
相比之下,公用事业基金的投资范围则广泛得多,包括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且分散投资于多个市场。在石油价格战打响,油价腰斩的情况下,公用事业基金就比孤注一掷的能源对冲基金表现好太多。
总结
危机也是对冲基金的试金石,优秀的管理人可以借此机会脱颖而出。
退潮后,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黑暗中,才发现真正的高手“闪闪发光”。华尔街也不乏这些“楷模”: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尔街新“空神”Alan Howard管理的Brevan Howard,其旗舰基金3月逆市狂赚18%;亿万富翁Chris Rokos管理的宏观对冲基金3月份上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