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上,据市场消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准备提出针对高频交易员的监管建议。
01 CFTC新监管措施直指高频交易
据知情人士,CFTC针对高频交易的监管规则与之前的计划相比,作出了一项重大更改,它删除了一项有争议的条款。
此前针对高频交易的监管计划是Michael Lewis于2014年提出的,当时他在提案中指出,高频交易正在操纵市场。这个计划允许CFTC更容易获得高频交易者的计算机代码,结果遭到业内人士的强烈反对,CFTC最终不得不搁置这个规则。
5年后,在2019年3月的参议院确认听证会上,CFTC主席Heath Tarbert表示,他计划重新审视这项监管计划。当时这项措施仍然遭到业界人士的反对,他们声称在CFTC规则下交易所已经在有序交易。
尽管CFTC提议删去了旧计划的部分条款,但同时,该机构重申奥巴马时期的一项提议。
在新的监管计划中,CFTC强调交易所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由于算法交易而造成的意外中断。这项提议可能导致高频交易者必须向CFTC注册备案。
知情人士说,CFTC仍在研究和讨论这项改良后的监管计划,可能最早在下周推出。
02 野蛮生长期面临转折?
近12年来,高频交易蓬勃发展。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时曾“背上骂名”的它,在之后的时间迅速成长、扩大。
事实上,从边缘化到主流化,高频交易仅仅用了5年。根据SEC数据,2005年美国股票市场高频交易在总成交量中的占比只有20%左右,2010年已经上升到55%,如今这一比例依然维持在60%以上。
一直以来,市场对高频交易的态度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学术界的部分实证研究表明,高频交易提高了市场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市场中的价格更加有效。
但另一方面,随着高频交易普遍化,市场闪崩的“灵异事件”越来越频繁。当市场波动性大增,算法交易通常会因为程序设定自动停止交易,反而会导致流动性突然大减,推升市场波动,甚至酝酿出闪崩惨案;另外高频交易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操纵价格。
最近发生的一单惨案是今年年初,当时美伊局势峰回路转,尽管后来局势好转的消息传来,但因为新闻头条出现“伊朗”、“攻击”等词语,算法程序将其自动识别为避险信号的出现,由此触发了一波抛空狂潮。
当然,到最后,那些违规操作导致重大损失的高频交易员也得到制裁。
一名高频交易商被控在2010年5月美股“闪崩事件”中短时间内造成近1万亿美元市值蒸发。在2015年,他在英国被逮捕。
去年11月,CFTC对高频交易公司Tower Research Capital开出6740万美元的罚单,以了结其三名前交易员从事“挂单欺诈”的指控,这是迄今为止美国监管机构对此类行为开出的最大罚单。
另外,CFTC、ICE等监管机构也在不断提出监管措施。
早在2010年,CFTC就开始商讨对高频交易的监管;IEX集团在2016年就给美国股市的高频交易员们设置 “缓冲器”, 以限制超高速交易带来的不平等优势;ICE也提议,在黄金和白银期货合约交易中加入3毫秒的交易延迟,并将此措施称为“被动订单保护”。
然而,正如上文提到,迫于多重压力,CFTC等机构的修订法规之路困难重重,所以相关法规一直未能完善。
时隔5年,CFTC这次重新修订提案想必也是面临多个障碍,但这恰恰反映其完善监管决心之坚定。
此前风声水起的高频交易,随着监管加强,野蛮生长的黄金时期会不会面临转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