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捉摸的美伊局势把一众交易员害惨。周三早上,伊朗方面称向位于伊拉克的美军驻地发射了数十枚火箭弹,现货黄金闻讯暴涨突破1610关口,原油急涨4%。随后不久伊朗外长称自卫行动已经结束,黄金、原油迅速回落。
类似的反转剧情周四再度上演。周四凌晨特朗普发布讲话暗示不武力回击,黄金、原油大幅杀跌。数小时后,在凌晨04:45,据伊拉克官方声明,有两枚喀秋莎火箭从伊朗境内发出,弹落在巴格达的绿区,黄金闻讯暴拉9美元。
局势峰回路转,好消息还没被市场消化,噩耗就传达,不少交易员抱怨“手速不够”,也免不了爆仓一劫。在这期间,最“受伤”的是莫过于一众依赖算法程序的交易员了。
【算法交易这次又“背上了锅”】
算法交易,是指事先设计好交易策略,然后将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有了算法交易,下单的时机、价格和数量等做单指令由“机器人”操控,无需人工干预。外媒指出,周三,因为新闻头条出现“伊朗”、“攻击”等词语,算法程序将其自动识别为避险信号的出现,由此触发了一波抛空狂潮。
抛售速度之迅速令人始料不及,周三亚盘开盘美元兑日元还站立在108.45,5分钟内美元兑日元已经下跌了0.7%至107.65,而算法交易正是加剧跌势的幕后黑手。其他大宗商品货币如澳元和新西兰也因算法指令触发而被大量抛售。
随后的剧情我们已经知道了,伊朗外长的发言平复了避险情绪,美元兑日元急涨,刚刚匆忙抛售的“闪电侠”迅速转向做多美元兑日元,但如此“护盘”,无异于亡羊补牢。
【那些年,“算法交易”制造的“惨案”】
这当然只是算法交易“背锅史”上的其中一单。事实上,当我们回溯最近几年的崩盘事故,可以发现,闪崩的背后总有算法交易的身影。
2016年10月7日,在无明显利空消息的情况下,英镑在两分钟内暴跌6.1%,当时不少人认为背后是计算机程序化交易“搞的鬼”。
2016年12月30日,欧元兑美元亚市早盘出现诡异行情,突然短线拉升1.5%。分析指出,暴涨行情很可能是程式买盘指令的大幅增加,而圣诞季清淡的交投令这种交易对汇价的影响被放大。
2017年7月7日,COMEX白银一分钟内从16.06美元/盎司闪跌至最低14.34美元/盎司,一分钟波幅达10%。报道指出,乌龙指、算法交易和非农报告前市场交易平淡导致的流动性偏紧,都可能是造成闪崩的因素。
2017年11月30日,黄金市场出现近60亿美元抛单,金融博客零对冲称,好于预期的GDP修正值促使算法交易卖出黄金。
2018年12月20日,美布两油双双跌逾4%。市场评论称,大幅抛售很可能就是CTA策略和风险平价策略等算法交易引起的,对冲基金在新年之前平仓而引起的混乱。
步入2019年,外汇市场的闪崩惨案频率突然飙升——1月3日,日本休市翌日,日元兑美元在短短几分钟内飙升了近4%;2月11日日本市场休市,美元兑瑞郎突然上涨0.9%;2月19日早盘加元在短线涨近90点后闪崩;12月25日圣诞节休市期间,英镑下跌多达1%。
从历次闪崩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流动性缺失是崩盘的“温床”,而算法交易则加大了市场波动。
【算法交易,是天使还是魔鬼?】
诚然,算法交易已经成为了一股主导力量。数据显示,电子交易平台EBS上有多达70%下单都是通过算法交易,而在2004年的时候,所有交易都还都是由人力进行的。在外汇交易中,用算法交易取代人工交易,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交易执行的效率。
此外,算法交易可以做到绝对客观,避免了很多因非理性因素造成的差错。“吊打”巴菲特、年化收益率高达35%的文艺复兴基金的策略正是以算法交易为核心。
但正如上文所示,算法交易加剧了市场波动性,酿成了外汇市场的多单“灵异事件”。特别是,当市场波动性大增,算法交易通常会因为程序设定自动停止交易,导致流动性突然大减。由于外汇市场依赖算法交易来提供稳定的报价,一旦出现大范围关停,整个外汇市场的交易量会骤减,汇率波动飙升。
其真正受争议的地方在于其监管空白。算法交易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来操纵价格,他们往往会抛出不会执行的订单,造成需求的假象,引诱投资者或相关机构下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EX集团早在2016年就给美国股市的高频交易员们设置 “缓冲器”, 以限制超高速交易带来的不平等优势;ICE也提议,在黄金和白银期货合约交易中加入3毫秒的交易延迟,并将此措施称为“被动订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