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疫苗研发出现数个重大突破,美国总统特朗普、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瑞安纷纷发声,市场一片欢腾。周二晚间,欧盟监管机构表示,首个新冠疫苗可能在2020年获得批准。
自疫情爆发以来,疫苗的研发进展一直牵动人心,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市场行情。虽然目前疫苗尚未研发出来,但是相关研发企业的股价已经大起大落了好几轮,疫苗概念股也成为了全新的市场风口。在疫苗研发出现重大进展的当口,我们不妨一起梳理一下,那些值得关注的节点、明星企业以及等待解决的难题。
全面梳理:各国疫苗研发都到哪个阶段了?
金十曾报道过,昨夜市场震动,Moderna盘中触发熔断,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疫苗研发的三大关键性突破:
·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论文。根据《柳叶刀》上发表的新研究,在中国进行的前述新冠候选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发现,该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诱发免疫反应。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表示,牛津大学开发的疫苗展现出良好的抗体与T细胞反应。柳叶刀也表示,康希诺、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的疫苗研究结果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
·辉瑞和BioNTech宣布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取得早期的积极进展。BioNTech公司表示,疫苗试验中没有报告严重副作用。
这一系列消息传出后,瑞安和特朗普相继发声,两人均表示疫苗研发方面出现重要进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除了上述三个重大突破之外,各国的疫苗研发都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市场正出现越来越多的好消息。
国内主要有这些值得关注的明星企业:
·康希诺:如同上文所说,康希诺和牛津大学、阿斯利康联合研发的疫苗出现重大突破,关于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临床试验II期研究结果的研究论文显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在每剂5×10^10病毒颗粒数的剂量下是安全的。单针免疫后,绝大多数受试者体内激发了显着的免疫反应。
·智飞生物:7月10日,由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湖南省湘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Ⅱ期临床试验,对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
·复星医药:其获许可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BNT162b1),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注册审评受理。
国外方面,除了德国、美国等研发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像印度、俄罗斯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不少进展:
·美国:Moderna是第一家将疫苗投入人体试验的美国公司,该公司研发的疫苗使用信使RNA(简称mRNA)制造病毒蛋白。Moderna在7月14日公布了成效显著的阶段性实验结果,新一阶段试验定于7月27日开始,该公司希望在2021年初完成疫苗研发。
·德国:生物医药巨头BioNTech公司和跨国集团辉瑞、中国制药商复星制药共同合作研发mRNA疫苗,今年7月初,它们公布第一、二期试验结果,两种基于MRNA的SARS-COV-2候选疫苗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指定“快速通道”。
·印度:7月13日报道,印度自主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Covaxin”将进入临床人体试验,此次试验所用的疫苗是由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联合研制的灭活疫苗。
·俄罗斯:世界首款新冠疫苗的志愿者试验在谢切诺夫大学成功结束,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有科学家称,所有接种俄罗斯谢切诺夫大学新冠病毒疫苗的志愿者,都获得了新冠病毒免疫力。值得留意的是,康希诺生物此前一直与俄罗斯进行合作,更传出可能“很快”启动新冠疫苗III期试验的消息。
几家欢喜几家愁!年初迄今哪些疫苗概念股涨得最欢?
昨晚的行情震荡,充分体现了投资者的敏感情绪,以及各疫苗概念股惊人的股价波动。
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BioNTech盘中一度涨超12%。BioNtec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163%,市值突破200亿美元。
作为BioNTech的重要合作伙伴,辉瑞周一也涨近4%,两大巨头市值总计上涨约21亿美元。
而今年已经涨超385%,同比去年暴涨576%的最火疫苗概念股Moderna则应声大跌,美股开盘后不久更一度触发熔断,股价暴跌17%。
这种大起大落的极端行情,向投资者完美展现了市场情绪的敏感、脆弱。分析指出,研发进入冲刺阶段后,那些前期涨势过大、且研发进程不及预期的个股,会出现更大幅度的回调——昨日触发熔断的Moderna,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鉴于风险情绪回归吸引大量游资进场,市场流动性显著提高,投资者也需要警惕多头在此时获利立场,抛售大量股票。比如传出利好消息的阿斯利康,周一开盘大涨5%后持续走低,一度倒跌逾4%。
据德国之声报道,根据世卫组织近期公布的数据,目前有近160种候选疫苗加入全球研发大竞赛中,其中约有16种疫苗已经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彼此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德国之声分析称,中、德、美三国目前整体上处于疫苗研发的第一梯队,均有疫苗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但试验规模各有差异。
而这些国家的疫苗研发企业,自然也就成为了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明星个股。接下来这段时间,像科兴生物、康希诺、国药生物等个股会否重蹈阿斯利康的覆辙,尚且不得而知。不过分析师提醒道,后市操作中投资者需要注意躲开几个大坑。
第一,正如前文所说,像Moderna这样本身实力并不强(此前没有成功研发过任何重要疫苗)且前期涨幅过大的概念股,上涨潜力有限、回调风险更大。随着疫苗研发进入冲刺阶段,头部玩家的圈子逐渐收窄,此时再押注那些风险系数过高的小型个股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
第二,留意那些大玩家的动向。随着BioNTech和辉瑞的疫苗研发出现重大突破,摩根大通下调Moderna评级至中性,该行认为Moderna的上行空间已经很小了。但事实上,小摩将Moderna的12个月目标价从60美元上调到了89美元,较当前股价高8%。这一看似矛盾的行动其实是在说明一个道理:
若竞争对手出现重大研发进展,部分企业的股价可能会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但疫苗是刚需,只要保持竞争力,长期来讲依然有企稳回升的希望。
疫苗研发背后的大国博弈
对于下一阶段的疫苗研发计划,不少专业人士给出了自己的预测。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预计,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三阶段试验可能在7月进行。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阿扎尔此前也表示,预计今年秋季将有数千万支新冠病毒疫苗投入使用,2021年初将达到数亿支。
随着研发进程深入,各支研究团队纷纷取得重大突破,新的问题也被摆上桌面:疫苗研发出来之后,如何避免被垄断?
现在谈垄断可能还为时尚早,但从西方各国对疫苗研发投入的人力物力和金钱来看,竞争是前所未有的激烈,甚至已经引发了部分国家的恐慌。瑞德西韦的供应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据。
6月30日,美国卫生部宣布从吉利德买下3136875瓶瑞德西韦,覆盖50.19万个疗程。当时,瑞德西韦尚处于初始生产阶段,50个疗程的药物,相当于吉利德3个月的供货量。
阿扎尔在事后表示,特朗普作了一个了不起的决定,能确保美国患者获得及时治疗。不过在部分国家看来,美国这个决定和垄断没有什么两样。而怎样寻找充足的货源,成为了摆在它们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英国政府选择与吉利德科学合作,向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提供瑞德西韦药物。德国则在7月初和吉利德展开了马拉松式谈判,试图说服后者增加瑞德西韦的供应,欧盟方面也在同一时间与吉利德就瑞德西韦的储备问题进行谈判。
对瑞德西韦的供应争夺尚且如此剑拔弩张,要是真正的疫苗研发出来,各国之间恐怕少不了一番新的龙争虎斗。目前,和美国关系微妙的欧盟,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
据外媒援引欧盟的两位知情人士报道,欧盟正在与Moderna、赛诺菲和强生团队以及BioNTech和CureVac团队就潜在的新冠病毒疫苗的预购交易展开谈判。欧盟委员会与欧盟的卫生部长们上周齐聚柏林,共享了有关正在进行的谈判信息。此外,欧盟也在与强生谈判2亿剂疫苗的供应。
需要知道的是,赛诺菲公司CEO此前曾暗示,如果该公司成功研制出新冠疫苗,美国有权优先获得疫苗的最大预定量。对于上述消息,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公开承认,欧盟在与多家公司就新冠病毒疫苗展开会谈,但对具体公司不予置评。
而最被动的,是在疫苗研发中处于落后地位、经济实力不强且疫情严重的国家——比如非洲、南美和东南亚国家。6月底,南非金山大学开始进行非洲首个新冠肺炎疫苗临床试验,而此时非洲的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31万。
针对疫苗研发上的不平衡状态,世卫组织非洲区主任莫提表示,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和其他治疗药物,而不是对落后地区的危机视而不见。
总而言之,相信未来一段时间,有关疫苗研发进展的各种消息,仍会持续扰乱市场行情,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而疫苗研发背后的大国博弈,更是有可能改变国际局势的重磅风险,值得投资者额外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