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午后2时左右,港股在线教育股集体暴跌,新东方于下午2时17分、2时28分、2时59分、3时05分、3时13分,5次触发市调机制,令5分钟内股价价格跌幅受限制。
截至发稿时间,新东方港股日内跌50%,为历史最大单日跌幅,股价创下上市以来最低,日内总市值蒸发超400亿港元。与此同时,思考乐教育跌24%,卓越教育集团跌超14%。 最终新东方港股收跌逾40%。
新东方暴跌拖累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截至发稿,该指数跌幅扩大至3%。
来到周五美股盘前交易时段,中概教育股持续跳水,新东方跌超60%,高途跌近59%,好未来跌近55%,有道跌超28%,掌门教育跌近25%。在前一日,美股教育板块也表现不佳,中概教育股悉数收跌。
不仅教育股遭殃,中概股盘前全线持续下挫,滴滴盘前跌超14%,贝壳跌超10%,雾芯科技跌超7%,哔哩哔哩、360数科与36氪跌6.7%,唯品会跌6%,斗鱼跌5.6%,腾讯音乐跌近5%,老虎证券与拼多多跌4%,京东跌3.7%,理想汽车与富途控股跌超3%。
美股开盘后,中概教育股普跌,新东方跌超61%,恐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滴滴跌超12%,股价跌穿10美元关口,续刷新低。高途跌58%,好未来跌53%,网易有道跌38%。好未来临时停牌,停牌前跌53.07%。
热门中概股普跌,贝壳跌超22%,逸仙电商、哔哩哔哩、360数科均跌超11%,老虎证券、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跌7%,拼多多跌超6%,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与百度跌5%,阿里巴巴跌4.4%。
消息面上,市场上流传一份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财新记者获悉,这份针对教培行业监管的“双减”文件(中办发{2021}40号文件)已正式落地。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市级地方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均确认,已收到相关文件,正据此开展监管工作。文件明确指出,严禁“资本化动作”,根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将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而对已获批机构的要求,则是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机构由备案制转为审批制。
随后高途微博回应双减政策时表示,坚决拥护,将向职业教育发力。
今年来教育减负措施不断
此前7月7日,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校外培训不是必选项。其中,在虚假宣传曝光中,中消协点名了新东方、蓝天等机构。
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这份文件提到了教育反垄断执法。方案指出:依法查处企业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大对仿冒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平台企业垄断案件,围绕医药、公用事业、建材、教育培训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反垄断执法,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7月22日,据北京市教委官方账号“首都教育”称,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公安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教育类APP安全威胁整改工作的公告》,公告要求教育移动应用提供者要及时登录备案管理平台,查看安全威胁通报,并按期进行整改。
券商怎么看?
中金公司在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本次政策具体实施力度不确定性较大,选择较为悲观的监管场景假设作为基准假设,对教培上市公司进行收入利润影响测算和目标价调整。 中金公司表示,下调新东方目标价53%至9.2美元,下调好未来目标价67%至29美元,下调新东方在线目标价70%至12.2港元,下调有道目标价15%至29美元。
安信证券近日也发布研报称,此轮对于K12校外培训行业的整治,本质在于影子教育定位不清晰,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正常职能,未来对于培训机构的监管是长期性趋势,但短期各地执行力度仍不确定,预计将有一部分不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出清,限制校外培训供给的同时,需配套提升校内教育的竞争力。长远来看,基于“界定好自身边界”的底层逻辑,课外培训机构的商业模式预计将产生确定性变化。
那么未来学科类教培机构如何转型?中信证券认为,“双减”政策仅仅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起点,未来还有大量的潜在配套政策和持续的严格监管。对于学科类机构,建议转型为素质类培训和职业教育等。其中政策较为鼓励素质类培训,但随着资本的涌入和巨头的逐渐入场,未来素质类培训竞争或将加剧。职业教育政策非常鼓励,但判断未来同样会针对职业培训机构的预收款进行监管,需要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