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市场上最危险的一句话是“欧佩克已死”。这个石油组织的讣告已经写了很多很多次了,而且总是过早。过去十年来,成员国几乎不停地离开——2016年的印度尼西亚,2019年的卡塔尔,2020年的厄瓜多尔。就在昨天,安哥拉也宣布退群。
这对欧佩克来说是否只是又一个小插曲?乍一看,这似乎无关紧要。但对该组织来说,它具有更深层次的影响,超出了对全球原油供应的意义。
在欧佩克内部,权力是以每天几百万桶的产量来衡量的。安哥拉的产量并不多,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很少有可能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安哥拉在11月份的日产量接近110万桶,较2010年超过190万桶的峰值下降了45%。此外,该国已经达到了最大产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特的产量约为900万桶,低于其1250万桶的潜力产量。
如果一个欧佩克国家离开该组织,那将令留在组织内部的国家以及看涨油价的其他国家感到担忧,尤其是如果该国能够通过利用其剩余产能迅速增加产量,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新的油田。但安哥拉无法做到这两点。它已经没有更多的产量可用,也没有外国投资者敲开其大门来资助勘探和开发。
无论是在欧佩克内部还是外部,安哥拉石油产业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因此,它的退出就跟之前离开该组织的国家一样,对全球供需平衡的影响有限。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和厄瓜多尔自从退出该组织以来,并没有改变全球的供需平衡。
但安哥拉这次出走确实预示着这个石油俱乐部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发展。安哥拉政府公开表达对欧佩克的不满,这揭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许多成员国对沙特领导下的欧佩克在过去几年中所走的方向感到不满意。
一直以来,成员国私下里表达的观点是,沙特试图将油价维持在过高的水平,接近每桶100美元,这支撑了竞争对手,尤其是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如果欧佩克继续这样做,迟早会不得不进一步削减产量,让出更多市场份额。其他欧佩克成员希望油价更低,保持在60至70美元的范围内。这一抱怨伴随着另一个问题:在能源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王子的领导下,沙特没有听取他人的关切,试图以霸道的方式压制任何持不同意见的声音。
关键的观察对象不是安哥拉,而是近年来在与沙特进行激烈对抗的阿联酋,他们成功争取到更高的产量配额。但事情还没有完。在这场争夺中,阿联酋外交官甚至质疑了欧佩克成员资格的价值。这可能是阿联酋在争夺产量配额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而不是真正的威胁。但这表明欧佩克内部并非一切都很顺利。阿联酋不仅拥有充足的备用产能,它每天抽取310万桶原油,可能还能达到400万桶,而且还有外国支持来投资新的油田,可将生产能力提高到500万桶/日。
安哥拉的离开使得沙特更有可能在未来让阿联酋生产更多的石油。对于欧佩克来说,风险始于罗安达(安哥拉首都),但最终将结束于更危险的阿布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