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市场大事】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8、EC2410、EC2412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2%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自2024年1月4日(周四)收盘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调整如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8、EC2410、EC2412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2%,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20%。
海南洋浦港集装箱量去年共完成183.35万标箱同比增长3.75%
1月4日,记者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获悉,2023年洋浦港集装箱量共完成183.35万标箱,同比增长3.75%。截至目前,在海南注册入籍“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国际船舶达43艘,总运力超532万载重吨。洋浦共开通45条内外贸航线,其中外贸航线23条,内贸航线22条。基本覆盖国内沿海、东盟主要国家地区和港口,初步形成了“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格局。(央视新闻)
国际航运价格飙升上海至纽约海运价格涨近150%
当地时间周二,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公司暂停所有货船过航红海的措施还将延续。这意味着,对国际贸易至关重要的“亚欧航道”持续受阻,国际航运价格飙升。关键航线吞吐量下降,物流公司成本增加。据悉,从上海运往美欧的海运价格,自2023年10月到今年1月1日以来价格大幅上涨,到纽约的集装箱海运价格飙升至大约4857美元。从涨价幅度来看,自去年10月以来涨幅在75%到147%。(央视财经)
上海期货交易所对相关客户采取限制开仓、限制出金监管措施
金十期货1月3日讯,上海期货交易所发现4组9名客户在氧化铝期货品种交易中涉嫌未申报实际控制关系,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上海期货交易所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决定对上述客户在氧化铝期货品种上采取限制开仓1个月以及限制出金的监管措施。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对吴××(00787120)组采取限制开仓监管措施
金十期货1月3日讯,吴××(00787120)组(账户组号: B6003103)于2024年1月3日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2404合约上账户组日内开仓交易量超限第1次达到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处理标准。上述客户交易行为违反《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异常交易行为管理细则》第16条之规定,上期能源决定对相关客户采取限制其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2404合约上开仓5个交易日的监管措施。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对相关客户采取限制开仓、限制出金监管措施
金十期货1月3日讯,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现9组18名客户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品种交易中涉嫌未申报实际控制关系,根据《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规则》《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管理细则》的相关规定,决定对上述客户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品种上采取限制开仓1个月以及限制出金的监管措施。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8、EC2410、EC2412合约日内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50手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自2024年1月4日(周四)交易起,非期货公司会员、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客户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合约日内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如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8、EC2410、EC2412合约日内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50手。
【航运产业链全景图以及价格影响因素一览】
据光大期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包括以下方面:
1. 供应端:主要是运力的变化,包括船队规模和船队周转以及集装箱规模等。
①运力的变化主要受到船队规模的影响,而船队规模变化关注的指标包括新船订单量、手持订单量、新船交付量和旧船拆解量。由于造船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3年,因此集装箱市场供应端弹性较低,通常滞后于需求波动。
②船队周转是影响短期运力的重要因素,船队可以通过调整航速、航线绕航和船舶停运等方式来进行运力管控。近年来全球集装箱船平均航速整体下降,今年上半年大箱船平均航速同比下降3-5%。
2. 需求端:和全球宏观紧密相关,居民收入与消费、通胀水平、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库存周期都会影响需求的变化。
①集装箱市场的需求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通胀水平来影响居民实际购买力,从而传导至集装箱贸易需求。
②库存周期也强化了集运需求的变化。随着需求的逐渐放缓,欧美进入库存周期的主动去库阶段,目前美国零售商库存总量、同比增速以及库销比均处于历史高位,意味着企业面临较大的去库压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动能的恢复。
③集运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表现,欧美9月返校季和11-12月感恩节和圣诞节假期是欧美集装箱需求的旺季,对于贸易量有显著边际提升。
④运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需求。运距短期可能会受到政治因素、极端天气以及运河搁浅/拥堵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长期来看主要跟随产业链转移和贸易格局的改变而变化。一般而言,平均航距的拉升会有效支撑运输需求,从而推升运价水平。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市场概况】
截止1月4日15点收盘,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合约全线上涨,其主力合约报2446.4点,涨幅为5.17%。持仓日内减少8109手至3.72万手。
【集运指数(欧线) 主力合约持仓龙虎榜】
前20席期货公司持仓数据显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今日净持仓-451手,处于净空头状态,较前一交易日的697手有所减少。前20席多头减持5863手,前20席空头减持4772手。值得注意的是,位列前五多空共减仓4612手,其中多头减仓2295手,空头减仓2317手。
【机构研报对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深度解读】
招商期货:短期运费受红海事件影响上涨,长期仍将回归基本面下行
近期,亚欧航线受红海事件影响,船东纷纷选择绕行好望角的路线。但从供需两端看,红海事件对基本面仅是短期扰动,现货价格和盘面价格已经较为充分的反应了红海事件的影响。我们认为,现货价格继续上涨不存在长期动力。理由有如下,一是供给端,船舶正大量下水,可以有效补充红海事件对供给收缩的限制。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今年新船交付量已达到181万TEU,较2022年底时的运价增长约7%,拆解运力不及新交付的10%,11月闲置运力小幅提升。二是需求端,欧洲经济仍然在不断反复筑底中,需求未见显著提升,支持运价上涨动力仍然不足。红海事件正影响长协谈判,大部分货主对较高海运费的长协价签署意愿不强,维持正常年份的长协价仍是货主的主流想法。本次红海事件,我们认为航运供给的恢复将会在较短时间内让市场回归基本面的定价方式,现货市场运价短期上涨无法一直影响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面。
中银期货:考虑到全球集运运力过剩,欧洲需求疲软,基本面决定中枢运价长期下行
从需求端来看,2024年欧洲需求预期整体向下,基本面支持运价上涨动力不足。经与市场了解,目前欧洲商品需求预期没有根本性变化。部分主要核心经济体仍面临通胀压力,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下滑,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移。欧元区PMI长期处于荣枯线之下。另一方面,从近期货运需求来看,根据市场人士介绍,中国工厂一般在春节前两周放假,因此年前最后一个出运高峰在1月的第二、三周,但从近期接受的订舱看,目前亚欧航线货量较往年处于较低水平,出运高峰并未发生。市场虽存在爆仓情况,但那是由于短期船期延误、运力不足导致的,目前仍有一定调控空间。伴随各大船东逐步接受绕航计划,基本面上缺乏有支撑运价继续上涨的动力。综合来看,考虑到全球集运运力过剩,欧洲需求疲软,基本面决定中枢运价长期下行。鉴于目前现货市场运价虚高,建议多头减仓离场,谨防价格风险。观点仅供参考。
一德期货:注意溢价回吐风险,运价有可能回落到红海危机前的水平
继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继续暂停通过红海的集装箱船运输服务后,赫伯罗特也宣布暂停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航线一周至1月9日。与此同时,长荣和阳明等船公司暂时决定将继续绕行好望角。此外,法国航运业巨头达飞轮船官网发布公告称自1月15日起,将对亚洲至地中海基本港的集装箱上调FAK费率,涨幅最高可达100%,具体而言,20尺柜3500-3650美元,40尺柜6000-6300美元,这一调整将航运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地缘风险导致短期供需基本面逆转以及农历春节前欧洲备货需求旺季,提振运价持续上涨,进而带动期价,至于后续运价是否会继续上涨以及涨幅多少,关键还要看农历年后的供需基本面情况,2024年运力存在船舶集中交付过剩的情况,上半年欧洲经济或将延续探底,不支持运价持续上涨。消息面,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月3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表声明称,该武装力量成功袭击一艘前往以色列港口的集装箱货船,红海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投资者需继续密切关注红海局势变化,一旦盘面情绪过热消退,注意溢价回吐风险,运价有可能回落到红海危机前的水平。
国投安信期货:当前缺船、缺箱的供应矛盾有望帮助高运价获得兑现
地缘冲突加剧、红海复航受阻继续提振现货运费上行,达飞、赫伯罗特、马士基等航司逐步调涨1月下旬的即期运价,当前缺船、缺箱的供应矛盾有望帮助高运价获得兑现,也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对于4月运价的预期。交易规则方面,自今日起08、10、12合约的日内开仓交易最大手数调整低至50手。
海通期货:红海复航由于实质性推进有限,对盘面的情绪扰动将逐步减轻
从现货市场来看,预计现货运价偏强态势预计将维持至1月底,而2月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在本身货物量现实性短缺的情况下船司缺乏明显动力去降价,更多可能采取大幅停航(参考历来节假日期间的操作)。EC短期内仍具备上行动能,一方面受到现货价格推动,一方面注入供应链紊乱收紧原本宽松运力而产生的乐观预期;拐点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链恢复平衡信号出现,或者年后货运需求的逐步回落;而上行催化剂或将来自于供应链紊乱下矛盾的逐步展现。红海复航由于实质性推进有限,对盘面的情绪扰动将逐步减轻,由此带来的波动也需理性待之。
南华期货:在没有货量支撑的背景下,运价高涨难以持续
本轮集运涨价主要是因为红海停航造成的供应链不畅,欧洲地区需求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前欧洲地区需求依然不旺,欧元区PMI长期处于荣枯线之下。尽管目前集运市场正处于春节前的出运高峰,但出货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空箱也没有出现短缺情况。因此,在没有货量支撑的背景下,运价高涨难以持续。Geekrate报价显示,部分班轮公司公开报价较前期已有所下调。
【未来关注的风险因素】
1. 运力变化。
2. 船运周转:调整航速、航线绕航和船舶停运等。
3. 船队规模:新船订单量、手持订单量、新船交付量和旧船拆解量。
4. 需求端:和全球宏观紧密相关,居民收入与消费、通胀水平、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库存周期都会影响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