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硅锰价格延续最近一个月以来的疲态,盘中跌幅超过4%,核心原因仍在于产业链上下游减产造成的负反馈压力,使得“硅锰-锰矿”价格呈现交替下挫的态势。
硅锰减产压力由来已久。根据我们的测算,最近一个月硅锰需求大致在20.1-20.7万吨/周左右波动,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2.9-23.2万吨/周。从需求结构来看,主要是受地产、基建需求疲软影响,导致建材类钢材对锰元素需求下滑严重。2023年7月份,建材对硅锰的消耗量能够维持在14.3万吨,而如今这一需求量仅有11.4万吨,降幅超过20%。
需求持续不振导致在当前合金厂产量偏高的情况下,硅锰产业链上下游中期存在持续性的累库压力。平衡表显示,自6月第一周开始,硅锰全产业链即进入累库区间,当前供需差大致在2.8-3.4万吨/周。由于累库压力向合金厂厂库传导存在时滞,因此减产并未快速形成市场共识。受供需宽松影响,价格承压下行的过程中合金厂减产不坚决,北方及云南等低电价产区继续扩大开工率抢占市场份额,锰矿贸易环节则试图联合挺价,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供应出清过慢,累库前景持续对价格施压。
特别是近期螺纹钢新国标切换导致建材抛售压力发酵,钢厂对建材轧线加大力度检修,对锰元素添加需求显著下滑,进一步加剧了硅锰供需矛盾。
尽管当前硅锰开工下,锰矿整体仍然能够实现去库,但去库速度相较二季度已显著下降。我们结合硅锰、锰铁、电解锰等锰系产品测算了锰矿石消耗量,发现过去一个半月锰矿石疏港量显著低于这一数值,累计差值达到113.7万吨。这意味着尽管合金厂尚未开启大力检修停产,但对原料侧的补库已经趋于慎重,优先消耗厂内库存为主。在硅锰减产压力持续的情况下,锰矿供给格局虽未发生变化,但供需同样边际转松。
展望后市,在需求前景没有出现转机的前提下,硅锰行业仅能通过减产化解压力,供应减量相较前期高点或需达到5000吨/日的幅度。从历史跟踪来看,减产真实发生会导致锰矿价格进一步补跌,对应硅锰成本支撑继续下移,负反馈压力预计持续至硅锰供需达到均衡。
风险因素:锰矿海外报盘大幅跳涨、钢材需求超预期上行(上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