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盘收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互现,碳酸锂涨超6%,纯碱、集运指数(欧线)、玻璃涨超2%,纸浆、沪铅涨超1%。跌幅方面,豆油跌超5%,沪锡、棕榈油跌超4%,菜油跌近4%,豆二、国际铜、20号胶、沪铜跌超2%。
截至11月13日15:15,国内期货主力合约资金流入方面,碳酸锂2501流入5.68亿,中证1000 2412流入2.95亿,沪锡2412流入2.73亿;资金流出方面,棕榈油2501流出16.3亿,沪深300 2412流出8.06亿,豆油2501流出7.13亿。
截至11月13日15:15,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成交方面,螺纹钢主力成交189.92万手,棕榈油主力成交161.59万手,玻璃主力成交128.12万手;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持仓量方面,螺纹钢主力持仓176.14万手,豆粕主力持仓126.31万手,PTA主力持仓121.42万手。
文华商品指数跌0.48%,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互现。
贵金属跌0.23%,沪银加权跌0.58%。
油脂板块跌4.69%,豆油加权跌5.08%。
有色板块跌1.68%,沪锡加权跌4.19%。
建材板块涨1.15%,玻璃加权涨1.86%。
三大油脂期货集体下挫,豆油主力合约收跌5.17%领跌期市,期价跌破8300元吨关口,触及三周低点,菜油主力合约收跌3.96%,期价最低下探至9319元/吨,同样回吐三周涨幅,棕榈油主力合约失守万元整数关口,期价一举跌破9800元/吨,最终持仓大幅减超8万手,远月合约急逾5%。
光大期货表示,近期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前景或改善,菜油供应担忧预期下降,导致菜籽油价格部分回吐之前涨幅,后期继续关注政策变动。棕榈油产地出口回落,后市继续关注出口回落的幅度和持续性,国内低库存局面难以改变。豆油重点在美豆,国内供需格局改善有望持续。
新湖期货分析指出,首先是中国对进口自加拿大的菜籽执行反倾销政策的风险短期降低。其次,隔夜新闻显示新的美国环保署长将上任,其对生物燃料行业持反对态度,特朗普上台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潜在影响,在任命人选上已初见端倪。此外,今早有传闻印尼可能推迟实施B40掺混计划6个月,原计划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也有传闻印尼B40计划仍为1月1日实施,但预计需要6个月时间达标。不论何种传闻,若为真,则意味着印尼政策对25年执行B40的坚定态度在动摇,支撑中长期棕榈油走强的重要因素有了变化。在棕榈油获利情绪逐渐浓厚之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放大盘面波动。短期,关注马棕盘面下跌持续性,可间接验证该传言是否为真。此外,近期支撑P15走强的主逻辑是产地雨季减产季、国内12月船期采购少。虽然单边行情开始调整,但P15偏强走势暂难改。
南华期货表示,由于供给端产量依旧表现为同比减产,供给预期偏紧,消费端由于对高价的抵抗意识逐步。国内供给端由于进口利润始终倒挂,进口窗口无法打开,国内棕榈油供给预期持续偏紧,当前进口主要以下游刚需维持。但由于棕榈油性价比走至极差水平,库存受供给缺乏影响表现有限但消费的疲弱令其低位运行,短期到港集中运行下,库存积累。后续需要关注产地报价是否能够继续持坚,消费对产地可能造成的打击令报价预期表现不稳定,预期棕榈油可能短期出现回调,但后续依旧存在向上驱动。
沪锡主力合约破位下跌,主力合约收跌4.28%,报收246420元/吨。
金源期货表示,整体来看,锡矿紧张已充分交易,目前市场焦点转向消费端。美国确定内阁人选,偏鹰的外交立场增强市场对芯片需求的打压预期。叠加美元上冲106关口,内外锡价大幅下挫。技术形态看,内外锡价均转向弱势,短期仍有下调空间,关注24.6万吨附近表现。
一德期货表示,宏观面上,三大重要事件落地,特朗普2.0交易占主导,美元持续上涨,接下来关注美国就业数据及国内关注财政落地情况。供需面上,扰动主要还是在缅甸与印尼,缅甸进口仍低位,印尼出口略微增加,缅甸仍严格停产,复产预期降温;国内冶炼开工率回升,锭预期供应增加。需求上,现货升水低位,企业普遍逢低采购为主,价格28万以上需求明显受抑制,但价格回调后备货意愿会增加。当前基准假定仍是缅甸佤邦不复产,锡价或仍高位运行,但若复产,此前的高溢价或将收缩。
今日纯碱主连最高涨逾3.5%至1540附近,午后重心震荡滑落,终收涨2.83%,报1524元/吨。
光大期货表示,目前主流地区重碱送到价格区间1450~1500元/吨。午后河南金山设备减产,日产量下降1300吨并持续10天左右的消息蔓延,盘面情绪快速走高。市场还在担忧其他碱厂是否会有联合减产情况,供应端扰动再起。需求端暂无明显驱动,刚需推进为主,部分中下游低价存在补库需求。整体来看,市场对纯碱供应担忧情绪再度给盘面带来支撑,但考虑到目前供需依旧宽松,若非大规模减产出现,盘面驱动依旧不强。短期建议以坚挺震荡思路对待,关注供应下降幅度、企业库存变化。
正信期货认为,目前纯碱基本面延续供强需弱,虽有装置扰动但供应延续高位,下游刚需消费存减少预期,上游兑现前期订单库存转移至中游而非下游补库。关注后续国内宏观政策层面消息,中长期看纯碱仍处于产能过剩周期,后续或仍将回归弱势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