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部分超级大盘股的波动性飙升,正将个股“脆弱性”指标推至历史极值,市场重现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期个股剧烈共振的风险骤增。这一警报信号与关税、利率忧虑交织,令美股看似坚挺的指数表象下暗流汹涌。
美银策略师的数据显示,基于2025年迄今的冲击幅度与频次,标普500指数前50大成分股的个股脆弱性(即股价日内波动相对于近期波动率的偏离程度)正迈向逾30年最高水平。该数据回溯期涵盖互联网泡沫、欧洲债务违约及亚洲金融危机等重大危机。尽管主要股指仍在历史高位徘徊,但个股波动加剧已为整体市场敲响警钟。
“过去三个月美股看似横盘震荡,实则掩盖了个股波动率急剧攀升的事实,”Miller Tabak + Co.首席市场策略师Matt Maley指出,“叠加美债收益率走高与关税阴云,当前市场高位下的不安情绪远甚寻常。”
上月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问世,引发了英伟达领衔的科技股抛售潮,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多达70只个股出现三倍标准差以上的极端波动,凸显风险传导的潜在威胁。美银美股衍生品研究主管Nitin Saksena表示,“DeepSeek事件证明,单一催化剂即可引发个股集体异动,这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共振效应如出一辙。”
去年英伟达、特斯拉等巨型股因财报剧烈波动时,美股脆弱性指标便已升至多年高位。这一趋势在2025年持续扩散:IBM财报后股价出现14倍标准差的史诗级波动,创标普50大成分股年内最大振幅。制药巨头默克与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分别录得年内第二大负面与正面波动,表明脆弱性正向其他板块蔓延。
巨型股异常波动对大盘的威胁在于,其在指数中的超高权重可能放大冲击效应。对坚持科技股敞口的投资者而言,配置低波动率科技股或是避险良策。彭博行业研究Christopher Cain汇编数据显示,罗素1000指数中波动率最低的科技股年内表现显著优于高波动同行。自2024年初以来,彭博低波动率科技股因子累计上涨22%,远超高波动群体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