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黄金储备的核心存放地,诺克斯堡(Fort Knox)向来戒备森严、鲜少开放。但这一现状可能被打破——特朗普与科技富豪马斯克近期公开质疑:这座金库里的黄金,或许早已不翼而飞。尽管外界将此类言论视为“妄想症发作”,但历史表明,每一次对黄金储备的疯狂猜疑,都暗藏着美国货币体系动荡的伏笔。上一次出现这种全面呼吁对国家黄金储备进行审计的情况时,美国货币史正处于另一个关键时刻,当时对未来的焦虑达到了危机的程度。
从1834年到1933年,美元与黄金以20.67美元/盎司的固定汇率绑定。大萧条时期,罗斯福为挽救经济宣布脱离金本位,强制民众以35美元/盎司的价格兑换纸币,黄金被集中存入1936年建成的诺克斯堡。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盎司)、他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支柱”结构。然而,随着美国黄金储备逐渐无法支撑泛滥的美元,尼克松在1971年彻底终结金本位,全球进入纯信用货币时代。
这一转变激起了民众对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恐慌。1970年代,通胀飙升与美元危机交织,催生了一个荒诞却影响深远的阴谋论主角:律师出身的彼得·贝特(Peter Beter)。
贝特在1973年出版的《反对美元的阴谋》(The Conspiracy Against the Dollar )书中宣称,洛克菲勒家族(尤其是大通曼哈顿银行CEO大卫·洛克菲勒)策划了美国脱离金本位,目的是通过制造通胀危机窃取诺克斯堡黄金。他绘声绘色地描述:洛克菲勒家族组织了一支军方卡车队将黄金偷运至墨西哥,再转至瑞士,而金库中仅剩“镀金铅条”掩人耳目。他声称,一旦美国人可以重新持有黄金,洛克菲勒家族就会把黄金卖回去。更离奇的是,贝特声称苏联用“有机机器人”替换了被暗杀的美国政要,并通过录音带向狂热追随者传播这些故事。
尽管指控毫无证据,但在通胀肆虐的1970年代,贝特的言论引发了国会震动。右翼议员菲利普·克兰援引其理论,迫使财政部长威廉·西蒙开放诺克斯堡。1974年9月23日,10名国会议员在造币厂官员带领下进入金库核心区,面对36236块金条发出惊叹。众议员约翰·鲁塞洛甚至像小学生般亲手称量金条后宣布:“黄金确实还在!”然而,国会仍要求审计所有金条,直到谣言彻底平息。
如今,黄金价格突破历史高位,通胀阴云未散,加密货币冲击传统货币体系,特朗普对“黄金失踪”的炒作与半个世纪前的剧本惊人相似。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这位喜欢无端指责的总统有机会煽动人们对国家黄金荡然无存的恐惧。无论是70年代还是今天,对黄金的执念始终映射着同一种恐惧:当美元失去绝对权威,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锚点?
诺克斯堡会再次迎来“观光团”吗?答案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对美元的信任持续动摇,国家黄金储备的去向就将永远是阴谋论的温床。
本文作者是彭博专栏作者斯蒂芬-米姆(Stephen Mihm),他是佐治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也是《危机经济学:金融未来的速成课程》一书的合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