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如今应该明白一个事实:他可以选择高关税,也可以选择低利率,但两者不可兼得。问题在于,这位总统偏偏想要鱼与熊掌兼得。他似乎认为,既能通过关税推高成本和物价搅乱市场,又能靠强力手段迫使市场提供宽松的商业环境。然而现实是,当特朗普祭出“极限关税”时,市场回敬了“极限后果”。眼下唯一的悬念是,他是否会接受这些后果——讽刺的是,若执意对抗,反而会破坏其经济议程的其他关键部分。
若非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投资者本可享受一段经济与市场的甜蜜期。最新数据显示,在关税生效前,困扰美国三年的通胀正回落至接近正常水平,而经济增长和就业依然坚挺。这原本是美联储梦寐以求的“软着陆”——通胀降温且不引发衰退。
3月通胀率从2.8%降至2.4%,已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在关税闹剧前,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其增速都在放缓而非加快”,罗森伯格研究公司经济学家戴维·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在4月11日指出,“换作过去,这种趋势本该导致债券收益率暴跌。”
通胀下行甚至通缩通常压低利率,原因有三:一是给美联储降息提供空间而不必担心推高物价;二是降低长期债券持有人要求的通胀溢价;三是可能反映经济放缓导致需求下降、信贷收缩,进而拉低资金价格(即利率)。
但自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数十个贸易伙伴的进口商品征收两位数关税、启动“极限关税”模式后,利率不降反升。基准国债收益率从4月4日的3.9%飙升至一周后的4.5%。
如此短时间内的剧烈波动,预示着经济秩序正在遭受冲击。市场正在形成共识:特朗普关税将导致通胀高于预期,拖累美国经济增速,降低资产回报率,并使其他投资标的显得更具吸引力。要想重新吸引投资者持有美债或任何与美国经济挂钩的资产,利率必须维持更高水平。
特朗普自然希望利率越低越好——这与他当年作为高度依赖信贷的房地产开发商时的诉求如出一辙。他多次呼吁美联储降息,以抵消关税可能造成的损害。今年2月,其财政部长贝森特曾透露,“总统希望降低利率”,尤其关注决定房贷及多数商业贷款利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