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高盛预言:未来90天中国出口将爆火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90天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将大幅增长。因为在双方谈判人员努力达成进一步协商进展的同时,企业将竞相加大力度储备库存,尤其是美国进口商可能将再度发起一轮新的抢购潮。鉴于美国进口商未来三个月将迎来进口成本大幅降低的明确窗口期,高盛分析师Philip Sun表示,“未来90天,中国的出口将爆火。‘抢先’(Frontrunning)将成为关键词”。
2. 高盛预计四季度,中国央行再次“双降”
5月13日,高盛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上调了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预测,预计2025年实际出口增速与2024年基本持平,此前的预测则是同比下滑5%;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也从1.7%上调至2.3%。货币政策方面,高盛在同日发布的另一篇研报中认为,继中国央行近期“双降”(降准与降息)后,预计第四季度将再次“双降”(50个基点降准+10个基点降息),2026年或追加两次各10个基点降息。综合对中国2025年出口增速以及货币政策的假设,高盛还上调了中国今年二季度及下半年的GDP环比增速,并上调2025年全年实际GDP增速。(证券时报)
3.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建议聚焦多条主线以捕捉主题性超额收益
高盛5月15日发布报告称,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分别上调至84点和4600点(分别有11%和17%的潜在上涨空间),维持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并建议聚焦多条主线以捕捉主题性超额收益。内需驱动型板块中,高盛认为,互联网与服务行业将受益于消费复苏与数字化转型加速。同时,在政策宽松周期下,优质区域银行与头部房企估值修复可期。
4. 德银:美联储可能要到12月才会降息
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联储可能会在12月降息之前保持政策利率不变,然后在明年进一步放宽政策。“我们的基本假设仍然是,下一次降息是在12月,随后在2026年第一季度再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分析师说,中美之间紧张关系的缓和降低了美国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但其他关税措施可能会使通胀保持在令人不安的高水平。
5. 瑞银:科技股看起来很有吸引力,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瑞银首席投资官马克·海菲尔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科技股在最近的美中贸易协议后反弹,预计它们将继续上涨。他说:“我们认为,如果关税新闻继续改善,科技股应该会继续复苏,受到12%或更高的强劲盈利增长的支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股票可能会提供良好的回报,使这些股票具有吸引力。”
6. 摩根大通:上调年底美债收益率预期
摩根大通Jay Barry牵头的策略师们上调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5年年底的预期至4.35%,之前预计为4%。上调年底两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期至3.5%,之前预计为3%。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摩擦出现缓和,利好美国经济增速,美联储可能会推迟降息。此前,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将美联储降息时间的预期从9月份推后至12月份。
7. 三菱日联:美元离失去储备货币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菱日联分析师德里克·哈尔潘尼在一份报告中说,美元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失去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当然有美元长期贬值的例子,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正在丧失。”不过,他表示,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未来可能会继续逐步下降。美元贬值以及亚洲各国央行因美国的反对而减少买入美元进行干预,强化了这种前景。美元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贬值,同时不必认为其储备货币地位会受到威胁。
8. 东方汇理:上调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期0.4个百分点
周三,对于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具体数字,法国东方汇理资产管理(Amundi)称,由于中美日内瓦贸易谈判结果超出预期,决定上调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期0.4个百分点至4.3%,2026年上调0.2个百分点至3.9%。(界面)
国内
1. 中金:美股前景不确定性增大,让非美风险资产的吸引力相对上升
中金指出,美国股债汇重现“三杀”,或反映通胀环境与美元周期发生重大变化。“三杀”的本质是美元资产中安全资产(债券与现金)的避险能力下降,难以对冲风险资产(股票与商品)的回调亏损。在美元资产内部进行资产配置,无法有效分散风险,需警惕美国股债汇“三杀”反复化、长期化的可能性。美元资产面临困局,美债美元避险能力下降,导致安全资产更为稀缺,有助于提升黄金的配置价值。美股前景不确定性增大,让非美风险资产的吸引力相对上升,中欧股票可能体现相对韧性。
2. 中信证券:预计二季度社融增速将保持稳健
中信证券研报称,社融方面,4月社融增速继续走高,主要是去年的政府债发行和信贷需求双低基数所致。一方面,去年4月手工补息被叫停使得信贷基数偏低,另一方面,去年4月政府债净融资额为纳入社融统计以来最低值。不过考虑到4月本身是社融和信贷小月,还需继续观察以确定融资需求情况。信贷方面,受季末前置放贷和传统信贷小月的影响,信贷节奏出现阶段性回落。结构上,以房贷为代表的部分品种需求减弱,叠加外部关税因素扰动,企业有效融资需求同步走弱。存款方面,M1增速再度走弱并低于市场预期,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仍未明显改善,私人部门加杠杆的动力较弱,后续或仍需政策端进一步引导。展望未来,关税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客观存在,但在宽货币环境与财政发力提速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二季度社融增速将保持稳健。
3. 中信证券:预计特朗普处方药行政令短期影响有限
中信证券研报称,2025年5月12日,特朗普签署名为《向美国患者提供处方药“最惠国”价格》的行政命令,旨在降低美国市场的处方药价格。特朗普在行政令中提出“最惠国”价格,要求制药公司在美国的药品销售价格应与可比发达国家中的最低价持平。同时特朗普也提议提高美国药品价格的透明度,减少以PBM为代表的“middleman”(中间商)的利润空间。我们认为此次行政令推行难度较大,对行业短期的影响预计有限。
4. 中信证券:建议未来6-12个月跟踪半导体板块两条主线
5月15日,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受关税影响,费城半导体指数(SOX)近期波动较大,相关公司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及2025年二季度业绩指引上表现出分化。其中消费电子、半导体设备等公司已受到关税影响,但半导体软件、AI芯片和网络设备等领域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小。目前来看,特朗普关税闹剧仍尚未结束,各国之间的贸易谈判尚未落地。中信证券认为,后续美股半导体和硬件板块,重点关注的指标包括:关税和贸易政策、宏观经济和通胀数据以及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等各个指标。考虑到一季报后,市场对于企业的盈利预测出现一定程度下修,目前大部分公司估值处于合理的位置。建议未来6—12个月跟踪半导体板块的两条主线为:1)若后续关税政策反转,关注估值便宜且后续盈利预测有望修复的公司。2)中短期防御性标的,关注受关税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的AI板块和半导体软件板块。
5. 中信证券:黄金珠宝行业单纯依赖门店数量扩张的发展阶段已过
中信证券研报称,当前,我们认为黄金珠宝行业单纯依赖门店数量扩张的发展阶段已过,各品牌存量竞争、着力提升附加值。品牌角度,设计力品牌力得以通过捕捉高端化、轻量化两大趋势变现、投资金占比高、自身仍处扩店成长前期的品牌或有良好表现;同时关注线上业务、海外业务带来的增量。
6. 中信证券:预计“两房”私有化或最早将于四季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信证券研报称,我们认为在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压力下,推动“两房”私有化对美国财政部利大于弊。鉴于美国共和党在参众两院中仍具备政治优势,且美国中期选举将至,届时施政不确定性预计显著上升,因此无论是通过行政途径或是国会立法方式,我们预计“两房”私有化或最早将于今年四季度(美国政府2026财政年度初)取得实质性进展,而私有化不仅将为“两房”释放估值重构空间,亦将为美国财政部带来可观的非税财政收入,对缓解联邦财政压力具有实质性贡献。
7. 华泰证券:2025年复价延续有望支撑玻纤企业盈利改善
华泰证券研报称,2024年一季度玻纤价格触底回升,2024年全年玻纤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呈现逐步改善趋势,而随着价格及盈利恢复,在建产线陆续点火,2024年行业新点火产能77.3万吨,同比增长89%,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玻纤CR5(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达74%,同比基本持平,供给格局仍保持稳定且集中。华泰证券认为2025年行业延续复价有望带动玻纤企业盈利能力同比改善,龙头企业产能持续扩张下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