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周二,全球央行将齐聚日本东京举行年度会议,主题为“货币政策的新挑战”。这是一场没有登山步道与湖光山色的“日本版杰克逊霍尔”,今年这场活动将聚焦于两个令人不安的现实:疲软的经济增长与顽固的通胀压力。
由日本央行(BOJ)及其附属智库主办的这一年度会议为期两天,将于本周二拉开帷幕,参会者包括来自美国、欧洲与亚洲的知名学者和央行高官。
本届会议将由植田和男在周二发表开幕主旨演讲,随后由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阿古斯丁·卡斯滕斯(Agustin Carstens)带来专题讲座。
尽管大多数演讲具有学术性质、并不对媒体公开,但本届会议的主题——“货币政策面临的新挑战”正面回应当前的困局,即央行该如何应对持续性通胀、经济下行风险、市场波动,以及来自美国的关税冲击。
这些相互交织的压力,多半源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正为全球各国央行制造障碍,无论其当下是处于加息周期,还是放松政策轨道。
以日本央行为例,尽管仍维持渐进式加息路径,并计划逐步缩减购债规模——这一立场与其他主要央行形成鲜明对比,但近期全球经济与贸易形势的变化,已引发市场对其紧缩节奏的质疑。
“日本央行或许需要暂时按兵不动,但不代表必须彻底放弃加息路径,”前日本央行官员、现任乐天证券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安孝之(Nobuyasu Atago)表示,“关键是如何有效沟通,一旦外部环境转向,就能够重新启动车轮。”
此次会议在日本央行总部召开,与会者包括美联储“三把手”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等代表。
在去年的会议上,与会者回顾了自己在应对经济衰退过程中的经验,尤其是使用非常规货币工具的成效与局限。他们还讨论了一个关键议题:日本这个在全球大幅加息潮中仍坚持超低利率的“异类”,是否终于迎来通胀走出低谷、工资增长持续化的转折点。
而今年,关切的核心已转向关税诱发的经济下行风险。尽管如此,从各个会议分论坛的设置来看,央行官员仍然对持续、偏高的通胀保持高度警觉。
例如,部分会议主题涉及“准备金需求、利率控制与量化紧缩”,另一个论坛将辩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12月发布的一篇重要论文:《货币政策与通胀恐慌》。这篇论文指出,大规模供给冲击——如新冠疫情造成的冲击,会引发持续性的通胀压力。文章警告央行切勿误判成本推动型通胀为短暂现象,从而低估其破坏力。
这些观点对当下深陷两难的主要央行而言尤具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全球贸易战升级与特朗普不可预测的政策下。
本被视为将继续降息的美联储,如今却陷入“观望”状态。官员们上周已警告称,关税正在推高通胀。
由于美国进口关税的增加,物价上涨几乎已成定局。企业此前通过提前囤货、增加库存等策略来延迟关税对价格的影响,但这些策略即将耗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指出,许多企业表示这些策略已经接近尾声,物价上涨将很快显现。博斯蒂克预计,美联储将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经济走向,以确定物价上涨是否为暂时性,从而决定是否调整利率。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和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也表示,美联储应保持耐心,仔细分析数据并观察消费者反应,以确定物价上涨的影响。目前,主要影响体现在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上,他们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并预期通胀将上升。
然而,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反驳了关税将导致显著通胀的观点。他指出,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尽管多次引入关税,但通胀并未出现实质性上升,近期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报告也低于预期。不过,美联储官员和分析师认为,关税对物价的影响可能尚未完全显现。
另外,尽管欧洲央行仍计划在6月再度降息,但政策制定者私下向路透透露,随着通胀压力再现,未来或将进入暂停阶段。
“关税在短期内可能具有通缩效应,但中期来看却带来上行风险,”欧洲央行执委、政策鹰派代表伊莎贝尔·施纳贝尔(Isabel Schnabel)5月9日在斯坦福大学的一场演讲中坦言,她明确呼吁暂缓进一步宽松。
对日本央行而言,其挑战在于如何在国内通胀压力与美国关税引发的增长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5月1日,日本央行因特朗普新一轮关税而大幅下调增长预期,间接释放出将暂停加息周期的信号,目前短期政策利率维持在0.5%。不过,央行行长植田和男(Kazuo Ueda)已多次表达,只要核心通胀继续朝着2%的目标稳定迈进,他准备恢复加息。
4月份,日本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3.5%,创下两年多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飙升7%,家庭对生活成本上涨的感受日益强烈。“很明显,日本央行未能实现其物价稳定的核心使命,”安孝之直言。“通胀将始终是日本央行的心头之患,如今可能已在应对国内物价压力方面落后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