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经济危机中,人们曾借助口红、指甲油,甚至内裤的消费趋势来判断经济走向。这一次,罐装食品成了新的晴雨表。
在美国,过去常被忽视的沙丁鱼和鲭鱼等罐头鱼如今人气飙升,尤其引人注目。美国媒体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衰退型消费”现象,出现在物价高涨、利率高企的经济环境下,同时也被视为可能预示经济下行的警示信号。
谷歌数据显示,“tinned fish(罐头鱼)”在2024年节假日期间搜索量飙至2023年以来最高值,随后持续上升。过去90天里,葡萄牙Nuri品牌辣味橄榄油沙丁鱼罐头的搜索量暴涨了2750%,而Brunswick橄榄油沙丁鱼罐头更是激增4000%。
“消费者正在寻求‘可负担的逃避主义’,”消费者心理学家、维德纳大学教授罗斯·斯坦曼(Ross Steinman)这样分析道。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罐头鱼的热度不断攀升,相关聚会和创意食谱也愈发流行。在Tik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用户以“西班牙罐头鱼代替豪华马略卡岛度假”为主题,晒出自己以罐装鱼做出精致料理并美美摆盘的创意贴文。马略卡岛是西班牙一处度假胜地。
这一风潮体现出一种“即便经济困难,也要追求新鲜替代品”的消费心态。
罐装食品消费的激增,类似于过去多次经济低迷期中出现的“衰退指标”。例如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雅诗兰黛前董事长伦纳德·劳德(Leonard Lauder)提出“口红指数”,认为经济越差,女性越倾向于购买口红这类价格相对低廉的化妆品,以替代昂贵的包包和服装来获得心理慰藉。
而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关注的是“男士内裤指数”。他的理论是,当男性感受到经济压力时,首先会减少购买内裤这类不易被人看到的物品。这被他视为一种“连基本生活物资都要节省”的经济困难信号。
不过,阿勒格尼学院的食品经济学家兼注册营养师阿米莉亚·费纳雷特(Amelia Finaret)则表示,不能将罐头鱼是否为衰退指标这一问题简单化。如果只有便宜的金枪鱼罐头销售增长,那或许才值得警惕;但如今平价和更昂贵的手工艺罐头如沙丁鱼和贻贝都在增长,或许只是说明美国人在蛋白质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最新的数据确实也显示,美国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近五年低点大幅反弹至98,远超预期值87。此次反弹主要得益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尤其是中美贸易协议达成和美国与英国贸易谈判的进展。消费者对商业状况、就业机会和未来收入的预期均有所改善,但未来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影响消费支出。
另外,罐装食品的热潮,也正在悄然改变美国的食品供应链。外媒报道称,一些早年关闭的美国小型罐头加工厂,正计划重启运营。随着进口商品面临关税问题,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供应链不稳定,越来越多的生产者意识到:“还不如自己动手做。”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了寻找新投资机会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