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通过外交手段遏制伊朗核计划持怀疑态度,并持续施压要求采取军事行动,此举可能彻底颠覆特朗普推动谈判的努力。
据知情官员透露,随着特朗普政府试图与伊朗达成核协议,内塔尼亚胡近期多次威胁打击伊朗主要铀浓缩设施,以破坏谈判进程。双方在如何确保伊朗无法拥核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已导致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至少进行了一次紧张通话,同时美以高层官员近日频繁会晤。
特朗普上周日声称,他为限制伊朗核计划所做的努力可能在“未来两天内”出现“好结果”。但参与谈判的人士透露,最佳情况也仅能达成原则性声明,关键细节——如伊朗是否被允许继续铀浓缩活动、如何处理接近武器级浓度的铀库存——仍处于保密状态,且仅为后续谈判奠定基础。
《纽约时报》4月报道称,以色列原计划本月空袭伊朗核设施,但被特朗普叫停。内塔尼亚胡却坚持主张“无需美国协助的单独行动”。美以矛盾核心在于双方对伊朗当前弱势期的战略判断:以方认为这是打击伊朗的黄金窗口,而特朗普主张利用此契机通过谈判终结核计划,并以军事威胁为后盾。
去年10月,以色列摧毁伊朗战略防空系统关键部件,削弱其核设施防护能力;同时重创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与巴勒斯坦哈马斯,消除以军战机空袭伊朗时的后顾之忧。内塔尼亚胡警告称,伊朗的脆弱期“转瞬即逝”,而特朗普则强调此刻正是“以谈代打”的最佳时机,并辅以如果谈判破裂就采取军事行动的威胁。。
以色列官员担忧,特朗普为达成所谓“比2015年奥巴马协议更强硬”的协议,可能允许伊朗保留铀浓缩设施。上月内塔尼亚胡强硬表态,唯一“可接受的协议”必须彻底拆除伊朗所有核设施,包括深埋于纳坦兹沙漠、福尔多山体及全国多地的关键场地。
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尔默(Ron Dermer)和摩萨德局长戴维·巴尼亚(David Barnea)上周五在罗马与特朗普首席谈判代表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密会,随后赴华盛顿与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会谈。白宫对此仅引用特朗普周末表态:“希望避免任何轰炸。”
美伊谈判僵局的焦点在于美方要求伊朗“全面停止铀浓缩”,而伊朗副外长·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周二在社交媒体明确拒绝,称若西方坚持“零浓缩”则“无谈判余地”。为挽救谈判,维特科夫与调解方阿曼正探讨“区域性核燃料合资企业”等创意方案,但具体实施地点未定。
特朗普最初要求两个月内达成最终协议,但期限将至,双方在铀浓缩权利问题上仍存根本分歧。如今美方态度软化,或接受临时原则声明以拖延以色列动武。美国专家指出,任何临时协议都需伊朗外运或稀释高浓铀库存,否则难以安抚国会鹰派。
在过去四年中,伊朗不仅恢复和改进了其核设施,还生产了纯度高达60%的铀,仅略低于“核弹级”标准。美国情报官员估计,将这些铀转化为90%的核弹燃料需要几周时间,而生产实际核武器则需要几个月到一年时间。
美国情报显示,以色列最快可在7小时内发动攻击,留给美方劝阻的时间极短。但美军方评估认为,缺乏美国支持的以军行动效果存疑。部分以方官员则相信,若伊朗反击,美国将被迫军事介入。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协议达成,内塔尼亚胡仍可能下令打击——4月与特朗普会晤后,他即命令继续制定包括“无需美援的小规模行动”在内的多套方案,从精准打击到多日连续轰炸城市目标,选项俱全。
内塔尼亚胡长期对伊朗外交持怀疑态度,曾于2015年赴美国会演讲试图扼杀伊核协议。如今以方故技重施,尽管过去20年多次威胁却未行动,但此次他们坚称“绝非虚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