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玻璃期货主力合约大幅拉涨,具体来看,10:30前,玻璃价格平稳运行,10:30后,价格大幅减仓上行,最高触及1037元/吨,早盘收盘涨近5%,创5月27日以来新高。纯碱主力合约亦跟随走强,早盘收涨1.80%,报1190元/吨。
整体来看,尽管玻璃行业面临供需错配、高库存等挑战,但供应端减产计划的推进以及宏观政策利好预期,为市场注入了积极信号。
近期玻璃行业加速实施减产措施,是推升期货价格的关键驱动因素。根据SMM 6月30日报道,面对“内卷式”竞争加剧和需求减弱的背景,多数光伏玻璃企业已计划自7月起主动减产,预计减产规模将达到30%。此举旨在改善供应端过剩问题,避免恶性循环。具体到实际执行,SMM 7月1日报道指出,安徽地区两座合计产能1800吨/天的窑炉已经开始减产,且江西、安徽等地仍有更多堵口计划。这反映出行业在利润压力下的艰难调整。
此外,供应减产的力度预计将在7月加强。尽管6月国内光伏玻璃月度产量环比5月增长0.42%,但企业亏损压力加剧,导致7月开工率环比预计下降近5%。
大陆期货的分析显示,近期玻璃产线减产消息已成为刺激市场的重要因素,助力主力合约在宏观预期下走出小反弹。
光大期货同样指出,近期下游光伏玻璃行业减产成为业内关注焦点,后期在产产能仍有下降空间。但短期行业检修力度、后期是否具有落后产能淘汰等需要关注。
宏观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也支撑了玻璃期货的上涨。据新华社报道,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针对玻璃行业,市场分析认为,当前玻璃行业存在严重的区域产能过剩和激烈的价格竞争,倘若相关政策落地将改善其供需格局,提振玻璃市场情绪。
大陆期货分析认为,尽管玻璃短线反弹空间有限,但相比于钢材,政策端如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避免大拆大建对玻璃更为利多,一旦行情整体回暖,玻璃行情更具弹性。
综合来看,今日玻璃期货的上涨主要源于供应端减产行动的实质性推进和政策利好的情绪提振,尽管需求萎靡和高库存限制短期空间,但政策支持和结构性调整有望为市场带来持续动力。未来需密切关注7月减产落地进度、政策执行力度及需求端是否回暖。
山东点火一条600吨产线,产能小幅上涨。行业库存微降但高压运行。加工订单弱势运行,原片备货意愿低。高库存弱需求格局继续,需要看到供给端收缩,才能看得库存去化,另外关注成本端的推动作用,低估值下,预计期价或跟随成本波动。
昨日现货报价暂时稳定为主,个别企业提涨意图企稳价格。产线上,近段时间前期点火产线引板较多,周内一条800吨/日产线点火。当前浮法玻璃日熔回升至15.78万吨。需求上,昨日沙河及华东偏刚需出货为主,湖北及华南产销有所走强。上周玻璃厂库继续维持稳定,环比有小幅去库(-67.1万重量箱),分区域看:华北、华东去库为主,华中、华南、西南、东北累库;当前玻璃厂库存压力依旧较大。整体上,库存高企、需求偏弱,当前对应淡季及后续夏季高温,工地施工进度偏缓的逻辑,且在需求未见大幅好转、日熔维持下滑的情形之下,预计09合约仍然为震荡弱势行情。短期关注市场情绪变化,尤其宏观层面变动,不轻易判断行情转势。
短期供需双弱,库存偏平稳,驱动中性;后期淡季,驱动减弱;主流地990—1120元;短期维持震荡趋势;中期关注玻璃内需恢复拉动;现实一般,预期偏弱,关注价格持续低位下的冷修增加预期;短期冷修计划不多,反弹空间不大。
玻璃供应方面,6月份光伏玻璃月度产量继续增加,环比5月增长0.42%,综合产量小幅增加;7月由于光伏玻璃亏损压力进一步增强,玻璃企业预计在7月份的开工率较6月有所下降;玻璃需求端,缺乏强劲的支撑,且去库存压力持续存在,多数企业生产仍然处于亏损中,市场缺乏明确的驱动力。现货价格方面,目前保持相对稳定。操作上建议逢高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