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今年早些时候,一位前美联储经济学家发布了一份关于该央行总部翻新成本飙升的报告,当时鲜有人关注。数月后,这份不起眼的报告竟成了特朗普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的核心武器——甚至可能成为解雇他的理由。
特朗普可能没有法律权力因鲍威尔不降息而解雇他,但他的顾问们正抓住这个25亿美元的建筑项目大做文章:将其塑造成政府浪费的具体案例,以此削弱鲍威尔履职所需的公众信任。
周三,特朗普称“极不可能”解雇鲍威尔,“除非他因欺诈不得不离职”。
白宫揪住美联储总部翻新项目的成本超支和大理石装修不放,并非因为对其建筑或预算有法律管辖权,而是希望借此削弱公众对鲍威尔的信任、构建合法解雇他的理由,或两者兼具。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和今年春天都曾提出解雇鲍威尔的想法,但两次都因顾问提醒“可能在法庭和金融市场栽跟头”而放弃。
这促使一群特朗普的支持者将攻击矛头对准这个已进行多年的建筑项目,把它当作羞辱鲍威尔(希望他主动辞职)或尝试让法院认可解雇行为的“武器”。
美联储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凭借“正当理由”(如渎职或失职)才能解雇政策制定者。法律专家质疑特朗普政府是否有足够依据让法院批准解雇鲍威尔,并认为真正的策略可能是通过足够的政治打击,迫使鲍威尔要么辞职,要么在利率问题上更妥协。
这场较量的战场不在法庭,而在公众舆论。近期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表明,总统解雇某些联邦专员的权力不适用于美联储。这个依赖公信力的机构,如今突然要为支出选择和施工管理辩护(这些问题更易引发公众关注),而非解释晦涩的货币政策细节。
周二,白宫一位高级政治顾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将鲍威尔P成玛丽·安托瓦内特(法国王后,以奢华著称)的图片,嘲讽美联储的建筑项目。顾问詹姆斯·布莱尔(James Blair)写道:“让他们啃基点去吧”(Let them eat basis points)。上周,另一位特朗普政府任命的官员还发布声明,放大了鲍威尔将辞职的无根据网络谣言。
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鲍威尔都明确表示,在剩余10个月任期内,保护美联储不受政治干预制定利率的能力是核心目标。失去独立性的央行难以维持金融市场信任和有效控制通胀,最终会导致长期利率上升。
辞职或不战而退接受解雇,都将让鲍威尔成为破坏他一直誓言保护的独立性的帮凶。对鲍威尔而言,这种立场并非出于个人野心,而是为未来的美联储主席维护机构权威。
一些共和党人已警告白宫不要解雇鲍威尔。周三,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参议员汤姆·蒂利斯(Thom Tillis)在参议院表示,这将是一个“巨大错误”。
“解雇美联储主席的后果……将损害美国未来的公信力,”他说,“一旦发生,市场会立即反应,我们必须避免这种情况。”
此外,解雇鲍威尔的操作可能陷入混乱。美联储掌控自身建筑、财务和安全事务,这意味着鲍威尔可能继续在美联储总部履职,直到法院批准解雇或参议院确认特朗普提名的继任者——这可能引发旷日持久的机构对峙。
围绕美联储建筑项目的风波让人联想到1972年大选前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总统的操作:他向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施压,要求维持低利率,为此向媒体散布虚假消息,称伯恩斯在提议全国工资和价格管制的同时,还在谋求加薪。
美国国会1913年创立美联储,后者最初在财政部办公,直到20世纪30年代国会批准其修建总部。1937年总部建成,后以时任美联储主席马瑞纳·埃克尔斯(Marriner Eccles)命名,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在相邻空地增建办公楼,后以前主席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命名。2000年,国会明确授权美联储扩建或翻新建筑。美联储先计划翻新马丁大楼(增加会议空间),2021年完成整体翻新;随后转向翻新埃克尔斯大楼,以及几年前收购的街对面一栋空置建筑。
美联储称,成本超支部分源于“未预见的施工情况”,如石棉含量超预期、土壤有毒污染、地下水位高于预期。此外,当地建筑部门要求修改设计以与原建筑风格协调,加上为弥补空间损失而增加地下面积,都推高了成本。
两年来,华盛顿天际线上一直能看到该项目的起重机,《华尔街日报》2023年就曾报道过其成本超支问题。
上月国会听证会上,鲍威尔驳斥了“奢华装修导致成本上升”的说法,称这些设计已从计划中删除。
上周,白宫预算主任拉斯·沃特(Russ Vought)致信鲍威尔,提出尖锐问题,暗示鲍威尔要么误导国会,要么未就设计变更通知当地规划委员会,并要求7个工作日内回复。与此同时,特朗普任命了三名助手加入该规划委员会。
本周,鲍威尔在给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领导层的另一封信中解释,上月他对设计变更的答复属实;美联储与规划委员会的合作是自愿的,且不涉及项目财务监督。
被任命为规划委员会成员的特朗普顾问布莱尔周三在社交媒体上再次要求参观该项目,表明特朗普政府计划让这个建筑项目持续占据公众视线。
周二,特朗普称,得知鲍威尔搞这么昂贵的翻新,他很惊讶——因为在他看来,鲍威尔既无趣又不聪明。“我觉得他死板得要命,但从没想过他是个需要‘宫殿’的人,”他告诉记者。
以上内容由华尔街日报记者、素有“美联储传声筒”、“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Nick Timiraos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