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瑞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自去年九月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积极变化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日益浓厚,包括A股和港股市场。他指出,港股相较于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投资者可以从中国公司的基本面改善和估值回升中获益,港元汇率与美元挂钩也进一步推动了对港股的需求。房东明认为,凭借市场深度和估值优势,A股表现有望追上港股。“我们一直强调,中国资产整体被国际投资者低配的局面不会持续。”他指出。
2. 大摩:标普500指数明年年中目标上望7200点
摩根士丹利策略员Michael Wilson相信,在蓝筹盈利及宏观趋势向好的支持下,美股标普500指数到明年中有机会升至7200点,即较目前有12.5%上升空间。Wilson在证券分析报告内称,标普500指数7200点是较乐观的预测,主要因为预料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每股总盈利达到319元,并把预期市盈率订为22.5倍,因此得出标指上望目标。Wilson认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布的季绩显示,企业盈利增长有稳定基础,平均增幅预料在10%至20%的中间水平。Wilson形容,目前的股市周期属于非传统周期,主要是受到营运杠杆比率正面、人工智能应用、美元汇价弱、税款节省、收入增长良好、需求持续上升,以及美联储将展开减息等因素支持。他有信心标指将趋于符合上述乐观预测,建议趁低吸纳优质股。至于个别行业,Wilson维持原先看法,相信工业股将是本次升市的最受惠者之一。
3. 荷兰国际:欧元承压下跌,本周美联储料维持利率不变
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Chris Turner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外汇市场对美欧贸易协议的反应有限,因为上周就已经有了达成协议的预期。由于市场等待美联储本周的利率决议,欧元承压下跌。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利率不变。荷兰国际集团预计,如果美联储继续抵制降息的政治压力,欧元兑美元可能跌至1.16。数据显示,货币市场预计美联储在10月份之前不会降息。
4. 裕信银行:美欧达成不平衡协议总比未达成要好
意大利裕信银行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说,欧盟和美国之间达成一项不对称协议总比没达成协议好。不过,鉴于美国对欧盟征收的关税远高于欧盟对美国征收的关税,这对欧盟来说可能不是一笔好交易。“然而,该协议对欧洲经济和市场来说可能已经足够好了,因为它消除了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可能性。”该协议几乎不会改变欧盟的宏观经济前景或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经济学家表示,到目前为止,关税并没有对市场、企业和家庭的信心造成太大打击。
国内
1. 华泰证券:预计美联储7月会议大概率按兵不动
华泰证券研报称,北京时间7月31日(周四)凌晨美联储将公布7月议息会议决定,虽然6月会议以来特朗普多次施压鲍威尔降息,美联储内部也有委员要求7月降息,但考虑到就业市场整体超预期,且关税未来将逐步传导至通胀,预计美联储7月会议大概率按兵不动;往前看,华泰证券认为,后续降息决策取决于7—8月经济数据,维持就业市场走弱会促使美联储9—12月预防式降息2次的判断。
2. 国泰海通:解雇鲍威尔高难度、低收益、高风险,且可能性较低
国泰海通发表研报称,解雇鲍威尔是一项高难度、低收益且高风险的行为,可能性较低。后续特朗普更大可能以提前宣布继任者的方式施加影响。考虑到美联储内部货币政策分歧较大,特朗普重塑美联储的效果或也相对有限。特朗普向鲍威尔的发难是“财政焦虑”的蔓延。“大漂亮法案”的通过印证了美国正加深对顺周期赤字的路径依赖,而代价是面临高昂的债务发行成本和不断下滑的长债接受度。向美联储施压是解决财政焦虑的一个“损招”,见效快但副作用极大。一旦投资者预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透明度受到威胁,“股债汇三杀”情景重现的概率将大幅提升。
3. 中信证券:育儿补贴制度落地,四大领域迎接机遇
中信证券研报称,7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补贴。具体来看,一是覆盖范围全面扩大。政策将3周岁以下婴幼儿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年补贴总量约千亿元,由中央财政保障。二是后续差异化地方补贴值得期待。方案赋予了财政实力强、人口流入多的省份更大自主权,鼓励其结合本地需求额外增加补贴。投资建议上,我们推荐乳制品、母婴连锁、婴幼儿用品、产后护理服务四大领域。
4. 中信证券:8月流动性缺口的绝对规模压力不大
中信证券研报称,经我们测算,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购到期的因素,8月流动性缺口的绝对规模压力不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流动性格局的风险可控,更多需要关注机构行为对资金面的扰动。我们预计流动性不会进一步大幅收紧,但在一些跨月或税期走款等特殊时点,仍建议谨慎布局,不要过度博弈。
5. 中信证券:重卡“淡季不淡”,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展望2025年三季度,今年重卡会出现“淡季不淡”现象。预计2025年全年重卡销量约105万台,同比+16%;其中内销销量约73万台,同比+20%,出口销量约32万台,同比+10%。看好内外共振下的行业高质量增长,以及龙头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持续推荐重卡行业重点公司。
6. 中信证券:预计eSIM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中信证券研报称,eSIM(嵌入式SIM卡)是将传统实体SIM卡的功能集成到设备主板上的芯片模块,通过软件实现运营商配置文件的远程写入与管理。2024年全球eSIM手机出货量约3亿台,对应渗透率约25%。2023年5月至7月,国内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公告宣布由于业务维护升级,暂停办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据中国经营报消息,我国运营商eSIM业务于近期迎来重启,中国联通步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率先恢复了eSIM业务。展望后续,考虑到消费电子产品对轻薄化及防水防尘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用户“一号多终端”的需求,我们预计eSIM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7. 中金:预计远期煤价中枢有望随边际成本抬升而上行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下半年煤炭供给释放有望更加理性,结合需求或边际改善,煤价可能整体呈现反弹回升的态势,助力行业盈利修复。长远来看,行业盈利持续性是核心,我们预计远期煤价中枢有望随边际成本抬升而上行,资源禀赋优异、成本低的企业有望穿越周期。
8. 中信建投:港股医疗器械公司整体创新性较强,关注估值修复和国际化机会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港股医疗器械公司整体创新性较强,多家企业即将步入扭亏为盈或业绩快速释放的阶段。今年以来,有创新产品上市、技术突破实现license-out可能的催化,以及账上现金丰富、业绩快速释放、估值低位的部分18A器械公司,年初至今有翻倍以上的涨幅;部分业绩高增长的低估值龙头器械公司年初至今亦有较好表现。映射到A股医疗器械投资,亦看好器械集采政策优化、创新产品上市放量及国际业务高增长个股的投资机会,预计下半年多家企业将迎来业绩拐点,Q3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